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学设计 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从实验到验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2.2 教学难点:
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3)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如何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推进新课
(板书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新知探究
问题1??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大家画一画、量一量,看看这样做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师:(指图)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真是直角三角形吗?画画看,并用量角器检验一下.
生:(学生画出这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检验一下)是直角三角形.
师: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里注意3、4、5有什么关系呢?
生:……(有?“32+42=52”).
师:再画画看,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5?cm、6?cm、6.5?cm,并有“2.52+62=6.52,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换成三边分别为4?cm、7.5cm、8.5?cm.再试一试,同学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协手完成此活动.?(学生小组内共同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这两组数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
师:请写出符合上述特点的三组数,并分别以这三组数为边作三角形所作的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生:符合上述特点的三组数6cm、8cm、10cm;5cm、12cm、13cm;8cm、15cm、17cm.分别以这三组数为边作三角形所作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师:我们进而会想:是不是三角形的三边只要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就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呢?从而得出一个命题:
(课件/板书)
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命题2.
问题2???命题2与勾股定理即命题1,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命题2正确吗?如何证明呢?
师:我们分析一下命题2:这个命题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生:题设是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师:命题2与勾股定理即命题1,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各有何关系?
生:题设和结论交换了位置.
(课件/板书)
互逆命题: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作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
叫作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作它的逆命题.
师:△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与直角边是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师: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0(如下图),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
生:我们所画的Rt?△ABC,AB2=a2+b2,又因为c2=a2+b2,所以AB2=c2,即AB=c.△ABC和△ABC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C=∠C=900,△ABC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2是正确的.
(课件/板书)
已知:在△ABC中,AB=c??BC=a??CA=b?且a2+b2=c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画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使BC=a,AC=b,∠C=90°
师:我们证明了命题2是正确的,那么命题就成为一个定理.由于命题1证明正确以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又是命题l的逆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2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为逆定理.
(课件/板书)
互逆定理: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