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习惯小调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docx
用眼习惯小调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用眼习惯小调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设计思路
本课以“用眼习惯小调查”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了解自身用眼习惯,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调查技巧,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课程内容与课本相关联,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将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用眼习惯,分析数据,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他们对眼睛健康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用眼习惯与视力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充满好奇心,对调查活动有较高的参与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有的则更愿意与他人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用眼习惯,导致调查数据不够准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如何解读数据存在困惑。此外,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协调。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调查问卷打印纸、数据统计软件(如Excel)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或班级微信群,用于发布调查问卷和交流
-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库,用于展示用眼习惯的案例和图片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观察、数据分析报告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用眼过度、视力不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健康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眼睛有多重要吗?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用眼习惯的小调查,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用眼情况。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调查问卷的设计要点,包括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问卷,教师点评并指导修改。
-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数据,总结出常见的用眼习惯问题。
-讲解如何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一份视力保护宣传海报。
-各小组展示海报,分享保护视力的方法。
-教师点评,总结保护视力的关键点。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用眼习惯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关注眼睛健康。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视力保护宣传海报的制作,下节课进行展示。
-每天记录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并改进。
-家长协助监督孩子的用眼情况,共同关注视力健康。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眼睛的奥秘》: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视力。
-《视力保护手册》:提供实用的视力保护方法和建议,包括正确的用眼姿势、合理的用眼时间等。
-《视力恢复案例》:分享一些视力恢复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保护视力的信心。
-《近视预防知识》:详细讲解近视的成因、预防和控制措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深入了解眼睛健康和视力保护的知识。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收集更多关于视力保护的资料。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视力保护计划,并尝试实施,记录用眼习惯的变化。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关注和改善家庭用眼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视力保护主题的班会或演讲,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悟。
3.实践活动建议:
-开展“视力保护宣传周”活动,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宣传视力保护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或视力保健机构,了解视力检查和矫正的相关知识。
-开展视力保护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视力保护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4.家长参与建议:
-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视力保护知识,了解孩子的用眼习惯。
-家长监督孩子的用眼时间,确保孩子遵循正确的用眼姿势。
-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用眼环境,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家长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