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1单元 1 春.ppt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1春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2345678911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012lǎng()润yùnniàng()烘托()抖擞()liáo()亮jiàn()壮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或给加点字注音。返回目录朗··酝酿hōngsǒu嘹健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团锦簇,(),与轻风流水应hè①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地卖弄清脆的hóu②咙。夏雨一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kǒng③后地生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的喜悦。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返回目录(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繁花似锦随声附和丰收B.美不胜收呼朋引伴丰收C.美不胜收随声附和丰富D.繁花似锦呼朋引伴丰富和喉恐B返回目录(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或:那可爱的水藻,把一年到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返回目录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笔下的诗词。A.②④①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答案】D返回目录阅读“‘吹面不寒杨柳风’……在雨里静默着”选段,完成下面的小题。一、课内阅读4.选文第一段主要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春风?返回目录触觉、嗅觉、听觉。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返回目录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示例:这句话从视觉角度出发写树叶子和小草的色彩,形象地描绘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6.[审美创造]“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写得很优美,请你加以赏析。返回目录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了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B.第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对人们在“山坡上、菜园里”劳作的描写。C.第⑧段描写人们插田时“赛着唱”,意在表现人们对唱歌的喜爱。D.本文从大自然写到人,思路清晰,表现了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返回目录二、拓展阅读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3页第7-11题。C8.你认为第①段“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一句中最应该重读的词是哪一个?请说出理由。示例:最应该重读的词是“春天”。“春天”是本文的写作对象,重读“春天”,起强调作用,突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返回目录9.选文写了“春天”的哪些图景?任意概括两幅即可。示例:①生机勃勃的春景图;②繁忙的农事图。返回目录10.[语文要素:比喻]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比作“点点繁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初春时节破土而出的小草不多却又绿得“逼人眼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和春天的喜爱之情。小草呢,刚刚钻出地面,嫩嫩的绿,像点点繁星,逼人眼目。返回目录【变式问·不同问法答案略有不同】“小草呢,刚刚钻出地面,嫩嫩的绿,像点点繁星,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