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级美学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7-01-03约7.7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是美学 1、概念: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观点:我国文革后的观点,即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科学。主要就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3、方法: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对审美规律的探索以及与美有关现象的解释等,只能从具体的审美活动出发,通过对审美活动的具体分析来获得答案。 第二章 美的哲学探讨 流派: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从精神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柏拉图、黑格尔、康德) 2.从物质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亚里士多德、狄德罗、达.芬齐) 3.从社会生活方面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车尔尼雪夫斯基) 认识:美的日常含义 1 是由于生理心理需要满足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心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 2是用于伦理评价,是对人的言论、行为、思想等方面符合伦理规范的一种肯定性评价与赞同。 第三章 中国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功利)来研究美 2、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3、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 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 1、美的起源 捕猎的工具、“美”字 2、人的本质是实践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劳动 3、生活本质是实践 二、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自由创造概念:自由创造以人类认识为前提,“按照客观 规律有目的的物质活动” ① 生产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生产物不同于自然物的人的意志烙印  人可以从生产物中“直观自身” ①先进性;  形式表现;  符合客观规律,有目的 1)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人类生存 (2 美的产生: 从自由创造劳动,看到人类目的、理想,与人类的力量、智慧和才能“劳动创造了美”? 第五章 真善美和丑 真:指客观规律、真理 善:指功利,对人类有用的事物 美:实践中真善的形象表现 1、真、善与美的区别 真是科学认识的对象,善是伦理判断的对象 3、美与真的区别:真是客观规律,可脱离人存在,美是生活形象,不可脱离人 4、真、善与美的联系 ① 美以善为前提:人类实践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 ② 美以对真的认识为基础,人类实践只有符合客观规律 ③ 美不能离开真和善 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客观世界规律,也就是真,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表现为生活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存在 丑的特征: ①  丑是对生活,对人的本质的否定,通过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恶的性格; ② 丑不等于恶,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与功利是间接的长相丑不等于内心恶; ③ 形式丑与恶,过度体力劳动带来肢体畸形,残疾的身体与坚强的意志; 美与丑的关系  互相依存,形式丑对形式美起衬托作用  互相转化: a、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b、丑角不丑:京剧脸谱,生旦净丑,丑角常常是正面人物 c、以丑为美:郑板桥画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 艺术丑: 指作品内容虚伪、腐朽、技巧、低劣,指技巧的失败。作品表现丑不等于艺术丑,揭露丑而肯定美。丑角不等于丑,丑的可爱。 艺术丑与艺术奇,以怪、奇、特变化的美 第六章 美的产生 一、 美产生于劳动 1、从石器造型的演变来看“美”的产生 2、从古代“美”字上看:美之中蕴含着实用价值 3 从彩陶造型和文饰上看 怎样理解美的产生与劳动的关系? 第七章 社会美 概念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事物的美,社会美的形态包括: (1)人物的形象美(实践主体)。 (2(实践成果)。 (3(实践活动)。 社会美核心内容是人的美。 人的美 : 人的心灵美由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才能和性格气质构成。 心灵美的表现形式有表情美、语言美、行为美。 在人的外形美与心灵美中,心灵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 (1)是外形美,心灵也美的人。如爱斯美拉达。 (2)是外形丑,心灵美的人。如加西莫多。 (3)是外形美,心灵丑,如卫队长法比。 (4)是外形丑,心灵也丑,如副主教克洛德。 社会美的主要特征: (1)社会美与人的自由创造有密切联系 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 首先,自由创造与真的关系,人的自由创造是在 其次,自由创造与善的关系,人的自由创造的目的 因此,社会美是真、善、美的统一。 2)社会美与人的理想有密切的联系 社会美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 首先,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对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追求。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托玛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