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寒号鸟》(说课稿)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docx
第13课《寒号鸟》(说课稿)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3课《寒号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语文上册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寒号鸟的生活习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寒号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自然界中的动物充满好奇。本节课《寒号鸟》的教学,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学生层次:二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字词的讲解和运用,帮助全体学生理解和记忆。
2.知识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动物类的课文,对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寒号鸟》中涉及到的寒号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可能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3.能力方面: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素质方面: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行为习惯: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堂纪律相对松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鉴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动物类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寒号鸟》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寒号鸟的图片、视频,以及与寒号鸟生活习性相关的图表。
3.教学工具:准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用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并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展示寒号鸟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幅寒号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鸟吗?它叫什么名字?”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没错,它就是寒号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寒号鸟的课文——《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字词的正确发音。
3.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你们对寒号鸟有什么初步的了解?”
4.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从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寒号鸟是一种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它们善于建造温暖的巢穴。”
三、细读课文,探究主旨
1.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寒号鸟?”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总结:“作者写寒号鸟,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像寒号鸟一样,有远见,勤劳,不怕困难。”
四、深入理解,体会情感
1.老师提问:“在课文中,作者对寒号鸟有什么情感?”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作者对寒号鸟充满了赞美之情,赞扬了它们勤劳、勇敢的品质。”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物也具有寒号鸟这种精神?”
4.学生举例说明,老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具有寒号鸟精神的人,比如:勤劳的工人、勇敢的消防员等。”
五、朗读课文,体会韵律
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字词的正确发音。
3.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你们感受到寒号鸟的哪些特点?”
4.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寒号鸟的勤劳、勇敢、聪明等特点。”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老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寒号鸟是一种勤劳、勇敢、聪明的鸟类,同时也明白了要有远见、勤劳、不怕困难的道理。”
3.老师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动物,它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学生举例说明,老师总结:“观察身边的动物,我们可以学到它们勇敢、团结、勤劳、智慧等品质。”
七、布置作业
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寒号鸟的资料,了解它们的更多特点。
2.学生以“我眼中的寒号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