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寒号鸟》(说课稿)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docx
第13课《寒号鸟》(说课稿)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寒号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第13课《寒号鸟》,通过讲述一只小鸟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使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寒号鸟》的故事内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环境中。
2.思维发展与提升: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形成自己的见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寒号鸟》,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故事中自然景观和生物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故事内容的理解:《寒号鸟》的寓意和故事情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寒号鸟因懒惰而最终无法适应环境,以及勤劳的鸟儿如何顺利过冬的故事。
举例: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寒号鸟和勤劳鸟儿的对话,理解寒号鸟的懒惰和后果。
-生字词的学习:本节课将学习“寒、号、鸟、懒、惰”等生字词,这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举例:通过生字卡片、组内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熟练认读和书写这些生字词。
2.教学难点
-寓意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即勤奋与懒惰的后果。
举例: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寒号鸟和勤劳鸟儿的不同结局,帮助学生理解“懒惰使人落后,勤劳使人进步”的道理。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将生字词应用到实际语境中时遇到困难。
举例:通过设计相关练习,如用生字词造句,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易混淆的字词,如“寒”与“冷”,“号”与“叫”,教师需要通过比较和区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教师首先讲解《寒号鸟》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教学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寒号鸟和勤劳的鸟儿,通过模拟对话来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态度;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寒号鸟懒惰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改正懒惰的习惯。
3.教学媒体:利用PPT展示故事图片和生字词,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同时,使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冬季鸟类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它在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里,也有一种鸟,它的故事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简要介绍《寒号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开始讲述《寒号鸟》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如:“寒号鸟为什么不愿意劳动?它最后怎么样了?”
-当故事讲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寒号鸟和勤劳鸟儿的行为,以及它们的后果。
-教师总结故事的寓意,强调勤奋和懒惰的不同结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造句,教师挑选几组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提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如:“寒号鸟为什么最后没有温暖的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和指导。
4.课堂提问与互动(10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寒号鸟,你会怎么改正自己的懒惰?”
-学生思考后,轮流回答,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勤奋与懒惰的后果。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小故事。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并拓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故事:收集其他关于动物或人物因勤奋或懒惰而得到不同结果的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