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进军全球市场作为公司的战略目
标。在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究竟是采用全球化营销战略(或标准化战略),还是采用本土化
营销战略 (或适应性战略),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决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纯粹的
全球化战略或纯粹的本土化战略都是非常少见的。实践中,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应该是介于单纯的全球标准化和单纯的本土化适应性这两者之间——“全球本土化”营销战
略。这是一种全新的中间战略模式,已被众多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所选择。
一、全球标准化营销战略模式
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跨国公司采用全球标准化战略模式,其着眼点是:通过规模经
济和学习效果实现成本的节约,并且可以形成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实现组织结构的单元化
和管理控制的程序化。从而带来低的生产、分销、营销及管理成本,使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
价格更低、质量更高、更可信赖的产品,以赢得市场进入先机。。二是尽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越来越快,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需求相似性越来越大,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仍
存在显著的差异。如英国人习惯喝加奶的咖啡,法国人则喝不加奶的咖啡,拉丁美洲人喜欢
菊花味道的咖啡;中国的自行车主要用来作交通工具,而在欧美国家主要用来健身等等。除
此之外,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极端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跨国公司也难以进
行全球标准化营销。正是基于以上理由,雀巢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生产线和广告都是不同的,
公司认为在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在地理、人口、知识、文化特征上的差异很大,造成其需求、
购买力、产品偏好和购物方式各不相同,企业应调整营销战略及规划以适应每一个国家消费
者独特的需求。
三、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模式
事实上,完全统一的全球标准化营销战略看起来并不现实,难以实施。一个不成功的标
准化营销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虽然标准化可以显著提高公司产品的产量和利润,
但在所有地方按一种方式营销一种产品会吓跑顾客,疏远雇员,并会使公司无视顾客的需要,
公司与当地市场的关系反应迟缓,降低了对目标市场顾客行为的适应能力,因而在当地丧失
竞争力。然而,纯粹的本土化却是昂贵的和无效的。本土化战略大大提高了公司进入国际市
场的成本,降低了公司的竞争能力,并使公司丧失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许多良机。所以,“全球
本土化”这一中间战略模式是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理想选择。
全球本土化战略是一种“全球化思考,地方化行动”的战略。它从全球的视角来思考“地
方”的问题,把地方问题纳入全球营销的整体中加以解决。全球本土化认识到标准化营销只
是一种思维哲学,它通常只可应用于某些品牌、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在每一个可能的层次
上实现完美的标准化是无法做到的。它注重在一些战略性元素如产品定价、品牌培育、形象
塑造等方面寻求全球宏观和整体上的统一和共性,再辅以“地方化行动”来适应当地的市场
环境和文化特色,以确保全球营销的成功。即在与营销环境和当地顾客直接相关的营销要素
方面采取适应性的策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全世界销售同样的可乐饮品,但它在特定市
场推出的广告都是专门设计的,有着跨文化的感召力。不仅如此,公司还销售许多特别为本
地市场口味制造的其他饮料。与此类似,麦当劳在全世界连锁店中使用相同的配方、标准化
的服务和管理,同时也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调整食谱:在印度,牛被视为神圣,麦当劳就供应
鸡、鱼、蔬菜汉堡而不是牛肉汉堡;在中国;麦当劳多为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快餐食
品,并开展诸如给顾客提供身穿唐装的吉祥物——小猫和其他新年福饰,与中国消费者同庆
春节,向贫困地区学生捐赠《新华字典》等多种本地化的促销组合策略。
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兼容了全球标准化和本土适应性二者的优点。既降低了成本,又适
应了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更好地满足了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的需求,为公司进入目
标市场抢占了先机,提高了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在实践中,不同的跨国公司采取这一战略时
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标准化程度高,有的适应性程度高,这取决于环境、公司自身的特点、
产品的特点、所处的行业情况、竞争者战略等因素。不过,大多数跨国公司在选择这一战略
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时存在共同之处:先标准化后本土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