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会计实用教程第三章变动成本法.pptx

发布:2025-03-19约3.73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变动成本法;学习目标;3.1变动成本法概述;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其特点是:;(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

其特点是:;(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并不十分重要。;(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3.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应用的前提不同;应用变动成本法要求首先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其中对于生产成本要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对于销售和管理费用要按销量分解为变动销售和管理费用和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应用完全成本法要求首先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经济职能)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且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不同;上述两点区别可具体通过表3-1来反映。;例3-1假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当月某种产品共生产50件,销售40件,月末结存10件。该种产品的制造成本资料和企业的非制造成本资料如表3-2。;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则单位产品成本为280元(200+60+20);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法,则单位产品成本为320元(200+60+20+2000/50)。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要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为9000元(2000+4000+3000);而完全成本法下则为7000元(4000+3000)。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上的区别,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两种方法其他方面的区别均由此而生。;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不会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而在全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并要求在存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配,使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被期末存货吸收递延至下期,另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销货成本计入当期利润表。显然这必然导致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和当期销货成本水平的不同。;例3-2仍以表3-2资料为例。是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计算结果见表3-3.;由表3-3可见,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少400元(3200—2800),而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销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