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划成本法 .pdf
计划成本法
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要求存货的收入和发出凭证、明细分类账、
总分类账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这对于存货品种、规格、数量繁多,收发频繁的
企业来说,工作量大,核算成本较高,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了简化存
货的日常核算手续,并有利于考核部门采购部门的工作业绩,企业可以采用计划
成本法对存货的收入、发出及结存进行日常核算。计划成本法在我国的制造企业
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
价,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月末,再
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
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一)计划成本法的程序
1.制定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规定存货的分类,各类存货的名称、规格、编
号、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
2.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登记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贷方登记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并将计算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转入“材
料成本差异”科目分类登记。
3.设置“原材料”科目。该账户反映库存材料收、发、存的情况,其特点是无
论借方、贷方还是余额,所反映的都是计划成本。
4.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取
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
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
时,超支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5.月末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分摊
存货的日常收入与发出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通过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
将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存货的取得及成本差异的形成
企业取得存货时,按确定的实际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按增值税
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按已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当存货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
目。验收入库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
异”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其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额,借记“材
料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主要账务处理:
(1)取得存货时,按确定的实际采购成本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2)存货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
借:原材料/周转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3)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额)
贷:材料采购(超支额)
如果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额:
借:材料采购(节约额)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额)
(三)存货的发出及成本差异的分摊
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核算,发出存货时先按计划成本计价: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月末,再将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和本月取得存货形成的成本差异,在本
月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之间进行分摊,将本月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计
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成本差异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超支差异
或=计划成本-节约差异
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是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的。材料成本差异率
包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两种,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