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哪杯水热》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docx
6《哪杯水热》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哪杯水热》是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青岛版教材中的一课。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比较水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提升观察、分析、推理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四年级学生对温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现象,如寒冷、温暖等。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温度测量工具,如温度计。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乐于动手操作。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推理和分析。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对温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的温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和推理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指导。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讲解温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温度竞赛”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温度计,比较水温,体验温度的相对性。
3.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体变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温度的影响。
5.通过问题引导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夏天游泳后感受冰水凉爽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水感觉凉爽?
-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温度的认识,并总结出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用时:5分钟
2.讲授新课(10分钟)
-讲解温度的度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水温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判断水温的高低。
-用时:10分钟
3.实践操作(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入不同温度的水。
-每组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数据。
-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用时:10分钟
4.巩固练习(5分钟)
-发给学生一份温度比较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解答。
-用时:5分钟
5.课堂讨论(5分钟)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温度的知识?”
-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运用温度知识的例子,如烹饪、医疗、天气预报等。
-教师总结并强调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用时:5分钟
6.课堂提问与互动(10分钟)
-提问:“你们认为温度升高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并轮流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用时:10分钟
7.课后拓展(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环境的温度变化,记录一周内的温度变化,并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强调课后作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用时: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温度与气候:介绍不同气候类型与温度的关系,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
-温度与生物:探讨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如鸟类迁徙、植物生长周期等。
-温度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讨论温度在烹饪、医疗、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温度计的历史与发展:介绍温度计的发明历程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料,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环境的温度变化,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利用网络资源,观看有关温度与生物、温度与日常生活应用的科普视频。
-设计一个关于温度的实验,如制作简易温度计,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变化。
-参与社区活动,如参观气象站,了解温度监测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温度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
-阅读关于温度计历史发展的书籍,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家庭中开展温度与烹饪的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