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内旋切宫颈管子宫切除术例临床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筋膜内旋切宫颈管子宫切除术42例临床分析
第30卷第4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 晖,王莉莉,黄 蕾(永州市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006)
摘 要:目的 探讨筋膜内旋切宫颈管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8例因子宫良性病
变且有切除子宫的手术指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2例患者行筋膜内旋切宫颈管子宫切除术(研究组),另外46例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发热率低,术后并发症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 筋膜内旋切宫颈管子宫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筋膜内; 旋切宫颈管; 子宫切除; 手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10(2002)04-0383-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保留宫颈患者日渐增多,但患者仍担心日后有癌变之虞,受德国Semm教授创立的CISH术式启发,我们开展了筋膜内旋切宫颈管的子宫切除术,即经阴道用宫颈旋切器旋切宫颈管,范围包括宫颈的上皮直至鳞-柱上皮交界处;经腹部行筋膜内宫颈管子宫切除术,其优点是保留阴道结构及完整性,将子宫颈癌好发区及病变
1
子宫体完全切除,保持盆底功能。从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为止,我们共做此手术42例,并与同期所做46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除恶性病变。
1.3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1)下腹部Pfannenstiel横形切口,以能牵出子宫为原则,逐层进腹,两把大弯钳夹持子宫角部,提出子宫。(2)切断缝扎圆韧带。(3)切断缝扎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或(骨盆漏斗韧带)。(4)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稍向下推膀胱,暴露子宫动静脉,相当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处理子宫动、静脉。(5)经阴道切除宫颈粘膜:消毒阴道,用两把宫颈钳分别钳夹宫颈左右侧,直视下经阴道放入带刻度引杆达子宫浆膜层外5mm,沿刻度引杆套上刻度中心套管及锯齿套管,边旋转边推进,切割以刻度引杆为中心的子宫颈、宫颈管粘摸、宫底肌层及浆膜层,将锯齿套管及被剜切组织由阴道向下取出。用“1”号Dixon线将宫颈外口
1.1 病例选择 88例患者均有子宫良性病变且
1 资料与方法
有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年龄35~52a,其中子宫
肌瘤65例,子宫腺肌病16例,功血7例。根据术式不同,将88例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行经腹部筋膜内宫颈管子宫切除术,对照组46例,按传统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两组年龄、子宫大小、及疾病种类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准备 所有病例术前都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者行分段性诊刮排
行两个“8”字缝合,并将一条碘仿纱条塞入阴道内(48小时后取出)1。(6)常规切除子宫体,关闭腹腔:沿宫颈内口处横行切断宫颈筋膜,从腹部取出“皮囊样”子宫,宫颈断端用碘酒、酒精消毒后,用“1”号Dixon线连续锁边缝合宫颈断端及宫颈筋膜,用灭滴灵液冲洗术野“,4”号丝线关闭盆腔腹膜,逐层关腹。对照组按传统子宫全切术步骤进行。
监测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按容
383
量法测量)、术后体温情况观察术后3天平均最高体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指手术中副损伤,术后尿潴留、阴道出血、盆腹腔疼痛、大小便异常及性生活不满意。
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χ,检验。
42例患者采用筋膜内旋切宫颈管的子宫切
除术,术后均顺利康复,新形成宫颈愈合良好。1
例因过早下床活动于手术后6~8天阴道出现极少量血性分泌物,经过抗炎止血治疗2~3天后治愈。病人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新形成的宫颈直径1.0~1.5cm,质地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1例发生宫颈息肉,亦未见明显肉芽组织形成。术后体温明显低于传统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恢复快,病人术后无腹痛、盆腔坠胀感及大小便异常。术后1年随访性生活均较满意。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的术中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
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手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x±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