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诱导形态观察.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实验报告科目:细胞生物学班级:师范班姓名:王攀学号:1110800065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诱导、形态观察日期:10.30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细胞PCD的概念2、掌握植物细胞PCD的诱导方法、和统计方法3、了解动物细胞凋亡过程的方法实验原理:1、细胞死亡:细胞死亡作为生物体的一种常见现象,在动物细胞中有三种方式:凋亡(apoptosis),自噬(autophagy)和坏死(necrosis)。前两种类型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细胞坏死是细胞在遭受极度刺激时引起的细胞死亡,以细胞质膜的破裂为特征,造成内含物的炎性泄露,是一种非正常死亡。细胞的PCD是细胞的一种“主动性”死亡行为,从形态上和功能上都与细胞坏死有很大的不同。2、植物中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目前可依据液泡膜破裂后,是否在细胞质中发生快速降解将PCD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为自溶性(autolytic)PCD,与液泡中的水解酶的释放有关,在液泡破裂后,导致细胞质的快速清除。第二种为非自溶PCD,(non-autolytic),即液泡膜破裂但是没有出现快速的细胞质的清除。目前鉴定细胞的PCD类型,还是以细胞形态学为主。3、动植物细胞凋亡标准:动物:凋亡:凋亡小体,或者在细胞表面的水泡,感染病原体后在其他细胞中的降解。自噬:自噬小体,自溶酶体,和小的促进细胞溶解的液泡数目的增加坏死:没有上面的定义的标准。植物:自溶:植物膜破裂之后对细胞质的快速清理。非自溶:没有对细胞质的快速清理。其他:染色质浓缩细胞核破裂自我标记信号自食信号细胞膨胀,细胞器膨胀,质膜破裂染色质浓缩。液泡体积增加(细胞质体积减小)需要Ca2+的内流,细胞质皱缩,细胞器膨胀,小泡增多但体积不增加。实验步骤植物细胞凋亡:加入较高浓度的CaCL2诱导,观察和统计诱发产生的PCD细胞。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PCD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集(condensation)、趋边化(margination)、产生PCD小泡等形态学上的变化。形态观察:洋葱内表皮,100mmol/LCaCl2 500mmol/LCaCl2 (注意都用PBS(6.5)配置)处理两小时,用于形态观察和凋亡统计。 PCD计数2、动物细胞凋亡观察:观看录像。实验材料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PCD诱导剂——Ca2+、形态学观察染色液——改良苯酚品红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凋亡观察:(1)观察数据:处理计数PCD率(平均)数据0.1M CaCl2 (2 hr)47/116(如图A)46/115(如图B)108/26(如图C)30/120(如图D)23/93(如图E)31%PCD率41%40%24%25%25%0.5M CaCl2 (2 hr)23/63(如图F)39/86(如图G)30/73(如图H)23/67(如图I)37/89(如图J)39.6%PCD率36%45%41%34%42%Ck20/97(如图K)20.6%(2)观察图片:ABA:0.1M CaCl2 诱导2h的PCD观察(10*40)B:0.1M CaCl2 诱导2h的PCD观察(10*40)CDC:0.1M CaCl2 诱导2h的PCD观察(10*40)D:0.1M CaCl2 诱导2h的PCD观察(10*40)EFE:0.1M CaCl2 诱导2h的PCD观察(10*40)F:0.5M CaCl2诱导20-30min的PCD观察(10*40)GHG:0.5M CaCl2诱导20-30min的PCD观察(10*40)H:0.5M CaCl2诱导20-30min的PCD观察(10*40)IJI:0.5M CaCl2诱导20-30min的PCD观察(10*40)J:0.5M CaCl2诱导20-30min的PCD观察(10*40)KK:对照组,光镜10X40观察总结:1经过观察,洋葱内皮细胞都有一定数量的凋亡。没有经过氯化钙的细胞PCD率最低,其次为低浓度氯化钙处理后的洋葱细胞,PCD率最高的为是经过高浓度氯化钙处理后的洋葱细胞。可见化学胁迫因子氯化钙的浓度越高,对细胞凋亡影响越大。2凋亡的细胞形态也各有不同,有的为细胞核变形,有的为质壁分离现象明显,有的为细胞膜皱缩,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呈新月形,有的为染色质浓缩聚集,凝聚的染色质与细胞质成分包裹在一起,形成较多的近球状凋亡小体。动物细胞凋亡观察:(看录像)(1)细胞色素C作为一种信号物质,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它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腔中,凋亡信号刺激使其从线粒体释放至细胞液,线粒体里的细胞色素c通过荧光标记,被染成黄绿色。(2)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但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S可从细胞膜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