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融生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pdf

发布:2025-03-03约1.2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融生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生态,这一仿生概念是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正式提的。这一概念的提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整个金融领域,可以视为一个金融生态系统。所谓金融生

态,主要指的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概括地说,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制度环境

和诚信环境等方面,它与金融体系构成金融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亦即

金融主体,是指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创造者、生产者和提供者。它不仅包括金融机构和金

融市场,也包括金融决策和金融监管机构。连接金融生态和金融主体,并使他们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则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或称消费群体。正是

这一消费群体,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消费和投资模式中的多元性,使得其所连接的金融

生态和金融体系之间进行着复杂多变、持续不断的资金、资源和资本的流动和循环。这种流

动和循环,使得金融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也使得金融生态和金融体系之间

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金融生态环境构成了金融主体赖以生存的活动

空间,金融主体则通过其资源配置的功能、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反作

用于金融生态环境并促进其良性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历时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粗具规

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上海“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

容,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就致力

于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制定“三步走”的总体思路,即到2005年打好基础,到

2010年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已经

完成了五年打基础的第一步战略,开始向十年建框架的第二步战略迈进。与此同时,上海的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金

融生态环境排名”中,上海列“50大城市排名”首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五”

规划中明确指出金融生态环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金融生态环境与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评价》报告中明确指出,作为金融主体赖

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决定金融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因素为:城市法治环境、地区经济基础、地

区金融发展、诚信文化等。这些因素的约束,使金融生态成为一个区域竞争力的体现,并表

现出鲜明的制度结构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资本按市场规则自由流动,向金融

生态环境表现较好的区域集中,这种倾斜性促进了区域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意义

上讲,金融生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区域内经济金融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促进

区域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入的重要条件之•,就是要建设健康的法制、体制和机制环境,

通过完善合规的金融生态环境来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本的流动和集中,使经济金融发展、投融

资体制运行得到良性循环。

本文从四个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入手,分析和阐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

心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力后盾

经济发展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决定因素。金融生态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必

要条件。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经济基础的强弱是

城市(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则是改善金融生态的重要前提

条件。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其金融生态环境也相对较好。上海金融生态环境向

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经济潜力作后盾。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必然建立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稳定增长,

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