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课件.pptx

发布:2025-03-12约1.15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前回顾;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三节检识方法;一、显色反应

;(二)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反应

1、含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橙红色-紫红色

2、查耳酮、橙酮、黄烷(醇)类

(-)不显色

3、操作方法:1ml样品+Mg粉+几滴浓HCl

;(二)还原反应----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1、三氯化铁反应: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可产生正反应,呈现颜色;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色更明显。;2、锆盐:

多用2%二氯氧化锆(ZrOCl2)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

;3、醋酸镁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11;(一)纸色谱:

一般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溶剂系统中进行。

1、分离黄酮类:正丁醇-醋酸-水;;;;;;;;;

2、一般程序:

先测甲醇光谱,再测加各种诊断试剂的光谱,如为苷类,则先水解。

1.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

(1)基本谱带:分子中存在桂皮酰基和苯甲酰基结构组成交叉共轭体系。

;

(2)查耳酮及橙酮:带Ⅰ为主峰,带Ⅱ吸收。

(3)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都有苯甲酰系统,而无桂皮酰系统。紫外吸收峰都是带Ⅱ为强峰,带Ⅰ为弱峰。

异黄酮:245~270nm;

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270~295nm。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紫外吸收峰的位移及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以黄酮和黄酮醇为例

(1)甲醇钠:

强碱性,使所有酚羟基解离,红移。

;(2)醋酸钠:可使7-或4‘-羟基解离,影响相应吸收带红移。

(3)醋酸钠/硼酸:有邻二酚羟基时(5,6位除外)可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A环:带Ⅱ5~10nm

B环:带Ⅰ12~30nm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

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及邻二酚羟基结构???化合物螯合,引起红移。;第四节提取分离;;;;;;;2、聚酰胺柱色谱:适合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其分离规律:

(1)与酚羟基的数目有关,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在色谱柱上越难被洗脱。

(2)与酚羟基的位置有关,如果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四、槐米中黄酮类化合物;;40;测评;作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