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清洁用品:2 怎样洗衣更干净》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docx
《身边的清洁用品:2怎样洗衣更干净》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身边的清洁用品:2怎样洗衣更干净》,涉及洗涤剂的选择、洗涤方法、衣物晾晒等知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相关,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洗衣经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更科学、更有效的洗衣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将学会如何根据衣物的材质和污渍选择合适的洗涤剂,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提高洗衣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懂得合理使用清洁用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掌握不同材质衣物的洗涤剂选择方法;
②学会正确的洗涤步骤和注意事项,如浸泡、揉搓、漂洗等;
③了解衣物的晾晒技巧,避免变形和褪色。
2.教学难点,①
①针对不同污渍,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洗涤方法;
②培养学生根据衣物的材质和污渍程度,灵活调整洗涤时间和温度的能力;
③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洗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洗衣机、手洗衣盆、衣物、洗涤剂(洗衣粉、肥皂等)、温度计、晾衣架。
-课程平台: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下册。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洗涤剂种类介绍、洗涤步骤演示等视频和图片)。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示范操作、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洗衣服的?有没有遇到过洗不干净或者衣服褪色的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身边的清洁用品:2怎样洗衣更干净》,看看如何让我们的衣物洗得更干净,更耐用。”
随后,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衣物和洗涤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①洗涤剂的选择
教师讲解不同洗涤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如洗衣粉、肥皂、洗衣液等。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了解不同洗涤剂的外观和用途。
②洗涤方法
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涤步骤,包括浸泡、揉搓、漂洗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掌握洗涤方法。
③衣物晾晒
教师讲解衣物晾晒的技巧,如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重压等。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正确晾晒衣物。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材质的衣物和洗涤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洗涤剂和洗涤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洗涤剂的选择、洗涤方法和衣物晾晒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①回家后,根据所学知识,为家中不同材质的衣物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②观察家人洗衣服的过程,尝试提出改进意见。
③收集有关环保洗涤剂的信息,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识别不同类型的洗涤剂及其适用范围。
-了解不同材质衣物的洗涤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衣物晾晒的正确技巧,避免衣物变形和褪色。
2.技能提升: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了以下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洗衣服,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在洗涤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衣物污渍的变化,分析污渍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洗涤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面对衣物洗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衣物难以洗净、褪色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
3.习惯养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以下良好习惯:
-环保意识:了解环保洗涤剂的使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节约意识:通过学习如何正确洗涤衣物,学生能够减少洗涤剂的浪费,培养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自理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洗衣任务,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4.价值观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有助于培养以下价值观:
-尊重劳动:通过亲自动手洗衣,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勤劳动,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严谨认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洗涤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情感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以下积极情感态度:
-兴趣爱好:通过学习洗衣知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小窍门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