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长方形与正方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 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1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四边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素材。在本节课内容的呈现中,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量丰富的平面图形,从而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四边形,归纳其基本特征。另外,在介绍新知识时,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各种四边形。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圈一圈、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在一系列感知四边形特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
难点: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学具、小棒、七巧板。
【教学流程】
eq \x(情境导入)→eq \x(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eq \x(探究新知)→eq \x(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 ↓
eq \x(巩固应用)→eq \x(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eq \x(课堂小结)→eq \x(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房子、方砖铺成的走廊、松树、苹果树……)这幅画设计的漂亮吗?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都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其他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图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各种形状,得出教材中的主题图。
4.揭示课题:这幅美丽的图画里包含了许多图形,图形中有一种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感知四边形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
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用笔做出标记。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你为什么认为这些图形是四边形?其他的图形不是四边形?
2.探究四边形特征。
出示选好的四边形。
(1)看一看。
师: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四边形有4个角,有四条直的边。
(2)摸一摸。
师:请每个同学手里拿一个四边形,和老师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四周。
归纳: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这就是四边形的特点。(板书)
3.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书中的四边形,那你们能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
生:教室的门、窗户、地砖、黑板……
4.动手画一画。
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针对同学画出的四边形进行评价。
5.动手做一做。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实在是太多了!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也来做一做四边形呢?在做之前,请看清楚下面的要求。
课件展示要求:
(1)请选好小棒,做出的每个四边形要形状不同。
(2)小组合作完成,看哪一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四边形又快又多。
师:(示范)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了两种长度不同的小棒,红色的更长,蓝色的更短,颜色相同的小棒长度是相同的,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活动中播放音乐)
师:时间到,放下手中的小棒。请小组长汇报个数,说出都摆了哪几种形状的四边形。(生答)
【巩固应用】
教材第79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征eq \b\lc\{(\a\vs4\al\co1(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2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基本图形,是今后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但主要是直观认识其形状,而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