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围护结构施工方案.docx
PAGE
1-
地铁工程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地铁工程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全长约30公里,共设车站20座,其中换乘站8座。该工程穿越城市繁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包括软土地层、砂卵石地层等多种地质类型。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5年。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2)工程沿线共有各类地下管线约100条,包括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管线密度大,交叉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和管线保护,工程在前期进行了详细的管线探测和风险评估。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和应急预案,确保了地下管线的安全。
(3)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地下连续墙深度约为35米,墙厚1.2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内支撑系统包括钢管支撑和型钢支撑,钢管支撑直径为600毫米,型钢支撑为H型钢,截面尺寸为200×200毫米。在施工过程中,对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在某换乘站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防止了渗漏和变形,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二、围护结构设计
(1)围护结构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体系,以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地下连续墙采用C30混凝土,厚度1.2米,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调整,一般在35米左右。内支撑体系由钢管支撑和型钢支撑组成,钢管支撑直径600毫米,型钢支撑采用H型钢,截面尺寸200×200毫米。
(2)设计中考虑了地下水控制,采用降水井结合井点降水系统,确保地下水位稳定。降水井深度一般在25米至30米之间,井点降水系统则根据地下水位变化进行调整。此外,为提高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采用防水混凝土材料和特殊的接缝处理技术。
(3)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对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采用工字钢接头或钢套筒接头,确保接头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确保围护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施工工艺及流程
(1)施工前,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双排桩施工工艺,每排桩间隔1.5米,桩长35米,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确保泥浆比重控制在1.15至1.2之间。例如,在某地铁站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率为98%,有效避免了渗漏和变形。
(2)内支撑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先进行支撑定位,再进行连接和焊接。支撑间距一般为2.0米,支撑长度根据地下连续墙高度进行调整。在安装过程中,对支撑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进行严格测量,确保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以某隧道工程为例,内支撑安装完成后,经检测,垂直度偏差不超过2毫米,水平度偏差不超过3毫米。
(3)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进行地下室的土方开挖。开挖过程中采用分层开挖,每层厚度不超过2.0米。开挖过程中,采用挖掘机和自卸汽车进行土方运输,运输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以某大型商场地下室为例,土方开挖和运输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零事故,保证了施工质量。
四、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
(1)质量控制方面,本工程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原材料进场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设立质量检查点,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如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混凝土强度、钢筋间距、接头质量等。例如,在某地铁站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通过连续100次检测,混凝土强度全部达到设计要求,钢筋间距和接头质量均符合规范。
(2)安全管理方面,工程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网等。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即施工、安全、环保同时进行。例如,在某隧道工程中,通过实施安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此外,定期组织安全、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以某大型地铁工程为例,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