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 施 性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沙柳路车站地下连续墙
1.工程概况
1.1设计情况
沙柳路站位于河东区卫国道与沙柳路交口处,车站沿卫国道东西走向,与规划地铁7号线预
留换乘节点。
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长214.5m,宽19.50~23.70m,为地下二层12m岛式车站,车站主体
采用现浇钢筋砼箱型结构型式。
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中心线设计里程为CK18+533.000。
车站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明挖法施工。
车站标准段开挖深度为15.85m,采用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锁口管接头,沿基坑深度方向布置四道钢管支撑。端头井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17.73m、17.3m。采用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墙深分别采用31.5m和32.5m,入土比分别为0.77和0.83,锁口管接头,沿基坑深度方向布置5道钢管支撑。
换乘节点处北侧采用1000mmm厚地下墙,墙深44m,可以作为将来7号线端头井的围护结
构;而换乘节点南侧800mm厚的地下墙采用玻璃纤维钢筋,为将来盾构穿越创造条件。
车站地下连续墙作为施工阶段的围护结构,同时兼作车站主体的抗浮结构,地连墙结构顶板
及中板处预留钢筋连接器。
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即开挖至基坑底后顺作车站底、中、顶板及侧墙和其它结构。
根据标段具体情况,沙柳路站往博山道站方向设盾构始发井,作为沙博区间的始发井。沙柳
路站3号出入口为横穿卫国道的地下通道,采用暗挖工法。
1.2地质水文情况
沙柳路站场地土质表层为杂填土,下部为粉质粘土及粉土和粉砂,在沙柳路站局部有淤泥质粉
质粘土,土层地基承载力为最大为170KPa。
沙柳路站的地下水为位1.3~1.5m(高程0.68~0.85),并都具有微承压性。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河水补给,水位变幅为1.0~2.0m。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弱等腐蚀,对钢结构中等腐蚀。粉质粘土及粉土渗透系数K=0.2m/d,粉砂K=1m/d。
表1-1 沙柳路站主要地质情况表
时代成因
编号
岩 土
名 称
土层厚度(m)
顶板高程
(m)
岩性描述
Qml
①1
杂填土
0.7-3.5
/
杂色,湿-很湿,密实,含砖头、粉煤灰、碎石、粘性土,可塑。
①2
素填土
1.0-2.3
/
黄褐色、褐色,可塑,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及有机质,含植物根。
Q43al
③1
粉质粘土
0.7-3.1
1.82~-0.33
褐色、黄褐色,硬塑-流塑。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粘土,含锈斑、贝壳及云母。
③2
粘土
0.5-1.7
1.59~0.41
灰黄色、黄褐色,可塑。含锈斑、贝壳及云母。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③3
粉土
0.6-3.1
0.89~-1.18
褐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湿,含锈斑、贝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③4
淤泥质
粉质粘土
0.8-1.9
2.11~0.61
灰色,流塑
Q42m
④1
粉质粘土
0.5-7.7
-8.02~0.62
灰色、褐灰色,可塑-流塑,含贝壳、有机质、云母,夹粘土及粉土薄层。
④2
粉土
0.5-6.2
-1.26~-10
灰色,湿-很湿,松散-密实,含贝壳,夹粉质粘土薄层。
④3
淤泥质粉质粘土
0.4-2.9
-1.56~-8.89
灰色,流塑,含贝壳及有机质,夹粉土及粘土薄层。
Q41h
⑤1
粉质粘土
0.5-3.6
-10.2~-11.84
灰褐色、浅灰色,可塑-软塑,含锈斑、贝壳。顶部为泥炭层。
⑤2
淤泥质粉质粘土
0.6-3.7
-10.79~-10.93
灰色,流塑,含锈斑、贝壳。
Q41al
⑥1
粉质粘土
1.3-4.8
-11.65~-15.24
灰黄色、褐黄色,可塑-软塑,含锈斑、贝壳及姜石,局部夹粉土及粉砂薄层。
⑥2
粉土
1.1-1.7
-15.21~-15.29
褐黄色,密实,湿。含锈斑、贝壳,局部夹粘土薄层。
⑥3
粉土
1.0-5.5
-13.26~-17.29
褐黄色、褐色,松散-密实,饱和。含锈斑、贝壳及姜石,局部夹粉土及粉质粘土薄层。
Q3eal
⑦1
粉质粘土
0.35-8.2
-16.26~-19.18
黄褐色、褐黄色、褐灰色,软塑-可塑,含贝壳、姜石及锈斑,局部夹粉砂及粉土薄层。
⑦2
粉土
0.3-8.8
-18.99~-25.23
褐黄色、黄褐色,中密-密实,稍湿-湿。含贝壳及锈斑,局部夹粉砂及粉质粘土薄层。
⑦3
粉砂
2.6-4.1
-23.43~-25.16
黄色、褐色,密实,饱和。含锈斑,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Q3dmc
⑧1
粉质粘土
0.4-2.3
-26.61~-29.62
深褐色、黄褐色,可塑-软塑,含贝壳、锈斑,局部夹粘土、粉土薄层。
Q3cal
⑨1
粉质粘土
0.7-7.2
-28.31~-32.48
黄褐色、灰黄色、灰褐色,可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