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聚类讲课.ppt

发布:2017-05-11约6.77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聚类分析 表4.1 数据矩阵 每个样品可看成p维空间的一个点,n个样品组成p维空间的n个点。我们自然用各点之间的距离来衡量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或靠近程度)。       (2)聚类图(sin最短距离法) (2)聚类图(com最长距离法) (2)聚类图(ave类平均法) (2)聚类图(cen重心法) (2)聚类图(ward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方法不同,聚类结果也不尽相同。 二、系统聚类法的统计量 聚类分析中,分多少类合适,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一个较好的聚类应该是类内各样品尽可能相似,类间差异较大。下面介绍几种有助于分类的统计量。 Sk越小,说明Gk中各样品越相似。记 设在某水平上分为G个类,类Gk中样品的类内离差平方和为 1. R2统计量 类内离差平方和为 1. R2统计量 总离差平方和为 则R2统计量为 R2=1-PG/T 显然 0?R2?1 则R2统计量为 R2=1-PG/T 显然 0?R2?1 当n个样品各自为一类时,R2=1;当n个样品合并成一类时,R2=0。 R2的值随分类个数的减少而减小,当R2由平缓减小到“突变”减小时的G,G即为分类个数的参考值。 设类Gp,Gq的离差平方和分别为 2. 半偏相关统计量 设类Gp,Gq的离差平方和分别为 2. 半偏相关统计量 将Gp,Gq合并成Gr后的离差平方和为 合并后离差平方和的增加量为 Wpq=Sr-Sp-Sq 由类Gp,Gq合并成Gr时半偏相关统计量SPRSQ为 SPRSQ=Wpq/T 当SPRSQ值越大时,说明上一次合并效果越好。 伪F统计量PSF是 3. 伪F统计量 PSF值越大,表示这些样品可显著地分为G类。 伪 t2 统计量PST2是 PST2值越大,表示上一次聚类效果越好。 4. 伪 t2 统计量 *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研究分类问题的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有极其广泛的分类背景。在经济学中,为了了解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往往需要划分不同的类型去研究;在产品质量管理中,要根据各产品的某些重要指标而将其分为一等品、二等品等;在生物学中,要根据各生物体的综合特征进行分类;又如在考古学中,要对某些古生物化石进行科学的分类,等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分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凭经验或专业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往往很不够,有时不能进行确切的分类。于是数学被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随着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的深入,在数值分类学中形成了聚类分析这一分支。聚类分析是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聚类的目的 多元数据形成数据矩阵,见表4.1。共有n个样品, p个指标x1,x2, …xp。聚类分析有2两种类型:对样品聚类或对变量(指标)聚类。 x11 x12 … x1j … x1p x21 x22 … x1j … x2p ………………………………. xi1 xi2 … xij … xip ……………………………… xk1 xk2 … xkj … xnp 1 2 … i … n x1 x2 … xj … xp 指标 样品 注意:变量(指标)的选取,取决于聚类的目的。 数据的类型有间隔尺度、有序尺度和名义尺度,主要讨论间隔尺度。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在样品之间定义距离,在变量之间定义相似系数, 距离或相似系数代表样品或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按相似程度的大小, 将样品(或变量)逐一归类,形成一个表示亲疏关系的聚类图,依次按照某些要求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的方法很多,如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模糊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等,我们重点介绍系统聚类法和快速(动态)聚类法。作为聚类分析的出发点,先介绍分类统计量—距离与相似系数。 §4.2 距离和相似系数 定义4.1 设E是一个点的集合, d.,.是E到[0,∞]的函数,满足: a. dij≥0, ? i, j?E; b. dij=0 , 当且仅当i=j; d. dij?dik+dkj , ? i, j, k?E。 则称dij为i与j之间的距离。 c. dij=dji, ? i, j?E; 定义4.1 设E是一个点的集合, d.,.是E到[0,∞]的函数,满足: a. dij≥0, ? i, j?E; b. dij=0 , 当且仅当i=j; d. dij?dik+dkj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