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pdf

发布:2019-04-16约6.3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食品品卫卫生生监监督督量量化化分分级级管管理理指指南南 ((2007年年版版))   食品卫生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为不 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卫生 意识,促进食品生产者、流通单位和餐饮业经营者加强食品卫生自 身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卫 生信誉度评价体系非常必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上普遍采取 的风险性分析理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在全国建立并实施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以下简称量化分级制度),旨在 调动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卫生监督部门三方面的积极性,不 提高全国食品卫生水平。   一、总体 目标   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 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 平和效能;促进政务公开,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食 品卫生整体水平,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实施原则    (一)监管并重。   将卫生许可审查情况与日常卫生监督结果有机结合,不 促进 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自身卫生信誉度等级,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 生。    (二)量化评价。   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应用风险性评估理论,按风险 度高低分为关键项 目 (※)、10分项、5分项、2分项四个档次的指 标进行量化评价,做到卫生监督工作标准化。    (三)动态监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信誉度等级随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 生水平的变化而升降,同时也动态调整 日常监督的频次。    (四)公开透明。   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誉度等级向社会公示,使消费者在知 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五)鼓励进步。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增设、调整或细化卫生监 督频次和量化评分表项 目,但对关键项 目的调整不得低于本指南的 要求。增设、调整或修订的内容、背景及实施效果评估应报卫生部 卫生监督局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食 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各类食品卫生许可条件或 要求。   三、实施方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及各类食品企业卫生规范 (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分别制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 日 常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 (见附表),依据量化评分表分别对卫生许 可审查和 日常卫生监督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得分为总分的85%以上 者,评为良好;得分为总分的60-85%者,评为一般;得分低于总分 的60%或有关键项 目不符合要求者,评为差。    (一)卫生许可审查的量化评价。   使用 《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卫生 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现场卫生 审查,分别做出良好、一般和差的评价结论。卫生许可审查结论为 差的,依法不予许可。    (二)日常卫生监督的量化评价。   发放卫生许可证后,每年度使用 《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 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建筑与布局、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卫生 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生产经营过程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评 价,做出良好、一般或差的检查结论。   卫生监督员实施卫生监督的规范及程序需按卫生部公布的 《全 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进行。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 《日常卫生 监督量化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 生产经营行为的查处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三)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的确定。   综合卫生许可审查和 日常卫生监督管理的量化评分结果,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卫生信誉度等级按以下情况 分为A、B、C三级:   1.卫生许可审查和 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均为良好 的,评为A级;   2.卫生许可审查和 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一个为良 好,另一个为一般的,评为B级;   3.卫生许可审查和 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均为一般 的,评为C级;   4.卫生许可审查评价结论为良好或一般,但 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量化评价结论为差,则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造成食物中毒 事故的,直接降为C级,12个月内不予重新评定等级。   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频次依据其卫生信誉度等级依照下 表进行确定。 卫生许可审查评 日常卫生监督评 卫生信誉度等级 监督频次 价结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