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修1第二章第56节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doc

发布:2016-04-19约5.04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 级 高一 学 科 物理 版 本 人教新课标版 课程标题 必修1第二章 第5-6节 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编稿老师 赵淑霞 一校 李秀卿 二校 林卉 审核 郑炳松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认识它们的运动特点。 2. 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通常取值。 3.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解答相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2.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难点:求解有关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应用 三、考点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研究其他抛体运动的基础,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一定要抓住其产生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内容和要求 考点细目 出题方式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定义,条件,性质 选择题 自由落体加速度 大小:通常取g=9.8m/s2,有时g=10m/s2。 方向:竖直向下 选择题,计算题 特点:(1)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两种运动的性质、运动规律 和做题技巧及方法 选择题,计算题 一、关于落体的两种观点 观点 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 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 观察++ 2. 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g的值略有不同 在通常的计算中,取g=9.8 m/s2 粗略计算时,可取g=10 m/s2 地球表面同一点g相同,g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从赤道到两极g逐渐变大 3. 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竖直上抛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运动;还可以将它看成上升阶段是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则是自由落体运动。(1)公式(竖直向上即v0方向为正) (2)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3)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回到抛出点的过程)具有对称性。 a. 在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和下降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可得 b. 质点经过抛出点以上的每一点时,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它们的速度大小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c. 从A→B与从B→A所需时间相等 d. 当运动时间tt2即时,物体在抛出点之下,位移为负值。 m。 任意相邻两秒钟内的位移之差=9.8m。 解题后的思考: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一方面要搞清运动性质,另一方面,由它的运动性质所推出的一些结论性的内容作为经验也应该记下来。例如上面论述的问题。 知识点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解决运动学问题,一般过程是: 1. 画出物体运动轨迹的草图(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2. 确定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性质 3. 根据运动性质选用公式或画出 图象,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关系,求解。 4. 对解进行讨论 例1: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运动起,分别通过连续三段位移的时间之比是1:2:3,则这三段位移之比是:( ) A. 1:2:3 B. 1:22:32 C. 1:3:5 D. 1:23:33 正确选项:D 解题思路: 要搞清时间段,相应的时间对应相应的位移,此题可以用比例的方法,也可以用基本的分析方法。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必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熟悉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解答过程:设三段时间对应的位移分别是 解题后的思考: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无论出什么样的题,只要对运动规律有清楚的认识,熟悉基本公式,根据题目在头脑中建立的情景、用轨迹的草图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就不难解决。 例2: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位移、最后l 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解题思路:由h=500m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根据运动时间,可算出第1s内的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最后1 s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 - l)s下落位移之差。 解答过程:(1)由,得落地时间 s (2)第l s内的位移: 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的前9 s内的位移为 m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其位移为 m 解题后的思考:熟练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例3:从某一高塔自由落下一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为塔高的7/16,80米gt2 …… ① ……② 解①、②两式得:t=4s H=80m 解法二: 设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为V,则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g 根据推论:Vt2-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