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统计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统计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二
统计: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它是统计教学在第二学段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进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
2、教学目标:
(1)通过设置情境障碍,让学生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现实作用。
(2)让学生认识和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统计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3、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的必要性,能完整地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二、说教法和学法:
当今社会多媒体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传统教学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就是依托网络的资源优势,提供大量的统计分析素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充分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了从情境障碍——探索新知——新旧比较——动手制作——数据分析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本文说课稿由小编为您整理编辑,来源于一线教师作品,说课稿网转载,仅供参考使用
(一)复习旧知。通过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奥运金牌数统计图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障碍,让学生解决“第26—29届中美两国奥运会金牌数分别相差几枚”这个问题,初步感知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不放在一起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很困难,引导学生想到把两幅统计图放在同一个平面上再来比较数据的多少会较前面方便,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更直观的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多少”得出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这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困惑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产生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现实作用。
然后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两幅单式统计图复合的过程,让学生在细致的观察建议和思维冲突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能完整地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真正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不能缺少图例,以及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课件,两次比较。
第一次比较,得出两种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的名称: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二次比较时,借助同桌交流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的调查,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绘制和分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通过三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交流,根据已知数据和趋势作出分析合理预测的能力,从而达到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问题的第二目标。也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不仅可以反映两组数据的比较,还可以反映两组以上数据的对比。
(五)通过“你的收获”和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课堂总结中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回归生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