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3[001].docx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音乐与美术说课稿岳麓版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岳麓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18课《音乐与美术》主要内容包括: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作品特点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与美术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对音乐与美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评价和史料实证等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与美术的发展,提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历史的大致框架有所了解。在音乐与美术方面,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艺术知识,如不同艺术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音乐与美术的兴趣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普遍对视觉和听觉艺术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视觉学习,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来理解艺术作品;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听觉学习,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感受艺术魅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与美术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二是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限,难以准确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三是缺乏艺术创作实践,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因此,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实践。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艺术流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艺术鉴赏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艺术之旅”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体验艺术创作的历程,增强参与感和互动性。此外,通过“艺术鉴赏比赛”游戏,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音乐与美术作品,包括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同时,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音乐与美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最喜欢的音乐或美术作品是什么?它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展示一些关于音乐与美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古典音乐、印象派绘画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音乐与美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音乐与美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音乐与美术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
详细介绍音乐与美术的组成部分,如旋律、节奏、色彩、构图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音乐与美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与美术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音乐与美术案例进行分析,如莫扎特的《安魂曲》、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与美术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人类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灵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音乐与美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音乐与美术对人类情感的影响”、“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对比”。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音乐与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与美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音乐与美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音乐与美术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音乐与美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