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课题 圆的认识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学习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与补充 一. 圆的认识: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与学过的图形比有什么不同?
二.展开
1. 讨论: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
2. 画圆的条件
你(自己)能想办法画一圆?指名说说。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4、汇报:
(1)展示:图形、折痕(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大圆)
(2)发现:(有些说出名称,随即让学生指一指)交点,也就是圆的中心点称圆心;折痕这条线段称圆的直径;
圆心到圆上的线段称半径;
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怎样才是直径呢?
(一组判断)
(给出圆上、圆内、圆外等名称)
得出“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的线段”;
从圆心到这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到这一点呢?……“任意一点”;
(4)圆有几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怎样?所有的半径都相等。你怎么知道的?有几条直径你知道吗?长度呢?
5、练习:口答题(表格)
6、小结: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它的特征,(练习:哪些是圆?)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画出圆。怎么画?
7、画圆
(1)提供材料:绕线图钉、两支笔、圆规等;
(2)画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小组交流,想出更多的画圆方法);
(3)展示:(要求简练的语言、并演示)
描:
用圆形物体,描下它的轮廓,这就是圆。
绕线图钉:与课开始时相同。
两支笔:确定长度,转纸一周。
圆规:一头定点、另一头(有铅芯或墨水的一头)旋转一周:
定r、定O、绕一周。
固定的尖点就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每一种方法都能与圆的圆心、半径等建立联系)
(4)老师也介绍一种用带孔的尺,固定一个孔,另一头绕一周用圆规画半径为2厘米、直径为6厘米的圆各一个。
画的对吗?一大一小,这由什么决定的?(半径、直径)
两样半径2厘米,画在这里,有什么不同?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
(指出圆心的作用是确定位置、半径与直径的作用是确定圆的大小)
三、练习:
1、 指出下列圆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
2、 任意画一个圆,并在这个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
四、总结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的知识的应用 第 2课时(总第2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释某些现象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
2、 能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与补充 一、复习
1、说说什么是直径、半径?并在圆上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说说画图的步骤,并画一个圆?
二、展开
1、 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用方的可以吗?圆形有什么好处?
2、 演示圆形和方形的运动痕迹。
3、 小结:正方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轮滚动时不平稳。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
4、 想一想:解释下列现象并说为什么。可以上网查一查。
三、练习
a) 画一个指定半径的圆
b) 画一个圆心自定的圆
c) 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圆?
四、 总结
五、 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圆的认识2 第 3 课时(总第3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与补充 一、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
(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
二、圆是轴对称图形
1、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 圆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