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分析.pdf

发布:2015-07-20约3.11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2010 2 ( 160 ) 法学评论 双月刊 年第 期 总第 期 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分析 卢秋帆* : , 内容提要 法治理念要求法律必须具有确定性和完备性 这就要求作为法律规范建构手段与表达形式的法律 。 , 。 语言具备逻辑上的精确严密性 然而由于法律实践的复杂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是难以避免的 法律模糊语 , 。 言具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但可以在一定程度消除法律模糊语言的弊端 : 主题词 法律语言 模糊性 弊端 消除 , 。 法律的确定性要求法律语言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准确严密 这样才能保证法律体系的高度精确完备 然 , 、 ? 而 法律语言的这种精确性 高度逻辑性在现实中是否可能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其进行精确化的努力而使 ? ? 。 其达至完美的精确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是否可以避免 这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 一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表现 , , 、 , 在法律形式主义及概念法学看来 通过努力 完全可以构建一个概念精确 逻辑完美的法学概念体系 但 , , 概念法学至今已遭到学者的批判 他们对法律的确定性提出了一系列质疑 成为我们对法律语言的模糊性进 行认识的理论出发点。 《 》 :“ ( 霍姆斯在 法律的道路 中的一段话很典型的体现了它们对概念法学派的批评 这种观念 形式三段 论) , , 。 认为一套特定的制度 譬如我们的法律制度 能够像数学依据一般公理的指导一样来设计 这种错误是 ”。 :“ 。 , 经院派的天性 这是因为 逻辑的方法和形式满足了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对确定与和谐的追求 但是 确 定性常常是一个幻想, , 而和谐也并非人类的命运 在形式的背后存在相互竞争的各种立法理由的相关价值和 , , 。 。 重要性的判断 它常常是含糊不清和无意识的判断 这千真万确 它是整个诉讼的基础 你可以赋予任何结 。 , ? 论以逻辑形式 你总是能够在契约中暗示某一条件 为什么要暗示它呢 因为你有对某一共同体或阶级实 , , , , 践的信仰 或者因为你对政策所持的观点 简言之 是因为你对不能用数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