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pdf

发布:2025-01-04约6.0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一、社会性及其内容

1.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

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2.内容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二、情绪情感

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表情日渐社会化

三、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

四、社会行为

五、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第二节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1)家庭环境

(2)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影响

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一、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第二、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

第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3)大众传媒

二、儿童自身的因素

1.儿童气质对社会化的影响

2.儿童的认知水平对社会化的影响

3.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对社会化的影响

三、幼儿园教育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1.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确保实现社会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教师应合理的分解目标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行为

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

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二、社会情感

三、社会认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