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专题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pptx

发布:2025-01-06约2.81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民族关系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古代中国又是一个东方大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朝贡体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既受中国国力的影响,也是基于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带有鲜明的东方特色。

;2.民族交往;交往;3.民族交融

(1)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从春秋到战国,中原各国与戎狄蛮夷频繁往来,戎狄蛮夷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

(2)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随着民族大迁徙,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孝文帝改革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封建化: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他们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儒家思想等,逐渐走向封建化。;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形成背景:中国的强大和繁荣稳定;统一的封建王朝;“厚往薄来”的招徕政策;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2)政策内涵: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各藩属国与中国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经济上“厚往薄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基本特点

①发展趋势:由开放走向封闭。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渐走向闭关自守。

②交往路线:由以陆路为主逐渐转向以海路为主,唐代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海路为主。

;③交往形式:以和平交往为主要形式,其中的经贸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宗教的传播也是中外交往的重要桥梁。

④后期变化: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我国,中国出现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

(4)历史影响

①对中国来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但是,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②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友好往来;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

;1.(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商晚期至西周中期,青铜罍(盛酒礼器)在中原地区盛行。春秋战国时期,该礼器在内蒙古、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四川等华夏边缘地区的政权??广泛存在,并成为一些族群的标志。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日益崩坏

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周朝统治范围扩大

D.青铜文化趋向成熟;解析: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青铜罍(盛酒礼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华夏边缘地区的政权中广泛存在,这是因为民族交融不断发展,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流传到华夏边缘地区,故选B项;礼乐制度日益崩坏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周朝的统治范围无关,排除C项;青铜文化的成熟是在西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24·江苏南通二模)据《汉书》记载,汉武帝重创匈奴后,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

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促使匈奴人大量内迁中原

C.实现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

D.开通了中国与欧亚的商路;解析:据材料“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管理机构,并且派人屯田、设置校尉领护,这些都有利于加强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故选A项;自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匈奴人大量内迁,排除B项;河西四郡是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不属于西域,排除C项;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通了中国与欧亚的商路,排除D项。

;3.(2024·湖南衡阳模拟)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人有“东汉魏晋,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之说。这一现象说明了()

A.经济交流推动文化多元

B.政治改革导致风俗变迁

C.社会动荡引发人口流动

D.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解析:据材料“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人们的饮食起居、祭祀等方面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这说明魏晋时期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故选D项;材料体现民族文化交融,经济交流只是促进文化交融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的政治改革只是推动文化融合的一方面因素,“导致”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魏晋人口迁徙只是推动民族文化融合的原因之一,且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人口流动,排除C项。;4.(2024·江西上饶二模)《开元天宝遗事·探春》记载:“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从唐高宗至唐肃宗有名字的公主共计98人,其中二嫁24人,三嫁3人。唐代女子还活跃于商业领域及体育运动中。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

A.妇女的政治地位较高

B.受到少数民族习俗的濡染

C.推行开放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