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近代民族工业和经济生活+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发布:2025-01-07约1.0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代的民族工业和经济生活;一、近代化(现代化)含义;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6分);举措;以上图片从怎样的视角说明了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贡献。;(二)民国初期的新气象;(三)国民政府统治初期;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2022·浙江·高考真题)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三、城市化与近代交通的发展;1.(2013·四川高考·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2)基础设施的发展;铁路;材料:

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1.(2021·辽宁高考·6)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民族企业与中国的近代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