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进修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间接Coombs’ test 原理: 病人血清 正常RBC 间接Coombs’ test Coombs’试验阳性临床意义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大多为IgG, IgG + C3,C3型,少数IgA,IgM 治 疗 (一)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应积极控制感染,立即停用可能相关的药物。继发于某些肿瘤(如卵巢肿瘤等),可行手术切除 (二)糖皮质激素:温抗体型AIHA的首选药物。 对激素疗效最好的是原发性AIHA或SLE患者。 激素用法:1-1.5mg/kg.d,临床症状好转而RBC计 数恢复正常,血象恢复后,每周减少5-10mg,至30mg/d时减量放缓,1-2周减5mg,最终5-10mg/d长期维持。如需用15mg/d以上才能维持,应考虑换用其他疗法。 治 疗 (三)免疫抑制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必须依赖大剂量泼尼松维持者,或切脾后无效或复发的患者。 环孢素A:剂量为3-7mg/kg.d,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及B细胞产生抗体,前述药物无效时可试用,但应注意肝肾功能。 (四)脾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要15mg/d的泼尼松长期维持血红蛋白一定水平者,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者,可考虑脾切除,有效率为60-70%,继发性AIHA效果较差。 (五)其它治疗: 1.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温抗体型AIHA可能有效,但价格昂贵,只有短暂疗效。 2. 达那唑(danazol):为弱雄酮类促蛋白合成剂,可减少巨噬细胞FcR数目,起效较慢,用于治疗难治性AIHA。可与泼尼松何用,起效后逐渐将激素减量,最后可单用50-100mg/d维持。副作用有肝损伤、多毛、乏力等 3. 血浆置换术:用于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例。 (六)支持治疗 1. 输注洗涤红细胞:输全血可提供大量补体,有加重本病溶血的危险。当严重贫血危及生命时,输注洗涤红细胞,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2. 补充叶酸:由于骨髓代偿性造血旺盛,有叶酸相对不足。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X染色体上的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表现为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内在缺陷的溶血性贫血,临床上主要以慢性血管内溶血性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的PIG-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生物合成基因 GPI的功能是将某些蛋白固定在细胞膜上,其中有两种蛋白即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CD55)和膜攻击复合物的抑制因子(CD59)依赖GPI固定在细胞膜上。这两种蛋白能保护红细胞免受补体攻击 由于PIG-A基因突变而导致造血干细胞膜上GPI缺乏,使其锚定蛋白异常。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不同血细胞均带有GPI锚定蛋白减少或缺乏。引起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强而溶血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慢性血管内溶血,间断Hb尿(酱油色尿), 发作性、睡醒后 以贫血为主 血栓栓塞症状(西方多见,我国少见,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由于RBC破裂后释放大量的膜磷脂,可直接激活凝血系统,另外可由补体异常激活PLT,释放PF3等导致高凝状态,在静脉内引起PLT聚集而形成血栓) 再障-PNH综合征 PNH和再障关系相当密切,两者都是造血干细胞的疾病。明确地从再障转为PNH,而再障表现已不明显;或明确地从PNH转为再障,而PNH表现已不明显;或PNH伴再障及再障伴PNH,都可称为再障-PNH综合征。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低,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象:红系增生 3.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4.蔗糖溶血试验:+ 5.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oF)溶血试验:+ 6.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 7.膜蛋白异常的检测:红系、粒系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55 和CD59缺乏 10% —金标准 8.染色体核型异常: +8 诊断:溶血表现、血红蛋白尿、CD59阴性细胞大于10% 治 疗 (一)预防急性溶血发作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劳累、手术、药物(铁剂、磺胺类、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大量饮酒、接种疫苗等 (二)急性溶血的处理: 1.去除诱因 2.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可能与激素抑制交替途径的补体激活有关。每日20-40mg,病情缓解后可减量,维持2-3个月。 3.6%中分子右旋糖酐:每日500~1000ml静脉滴注,可抑制溶血。 4.预防急性肾衰竭:碱化尿液 5.血栓形成的防治 治 疗 (三)贫血的治疗: 雄激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