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二硷性磷酸酶的动力学鉴定.doc

发布:2017-08-28约1.3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二 硷性磷酸酶的动力学鉴定——Km测定 一、原理 当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的初速度随作用物浓度[S]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到一定限度时,作用物浓度再增加,则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此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Vmax)。Michaelis Menten对酶促反应速度与作用物浓度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并于1913年提出了数学方程式,即著名的米一曼方程式: 式中Km即为米氏常数,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当V=Vmax/2时,则Km=[S]。 作图后,将各点连线延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为 ???,根据在横轴上的截距,可以计算出该酶的Km。 本实验以硷性磷酸酶为例,用磷酸苯二钠为其作用物,硷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苯二钠产生酚和磷酸,酚在硷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红色的醌衍生物,根据红色深浅可测出酶活力高低。其反应式如下: 利用在不同作用物浓度的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A),按Lieweaver-Burk二氏法作图,从?x?轴上的截距求得其Km值。 ?二、实验准备 ?(一)仪器 ?1.恒温水浴 2.滴定管 3.有塞锥瓶 4.721型分光光度计 (二)试剂 2. 0.1mol碳酸盐缓冲液(pH10.0): 称取无水碳酸钠6.36g及碳酸氢钠3.36g,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 硷性磷酸酶液:? 取纯化的硷性磷酸酶5mg,用pH10缓冲液配制成100ml,放置冰箱内保存。或用自己提取的硷性磷酸酶液,用pH10缓冲液稀释至5—7倍。 4. 0.5mol/L NaOH溶液 5. 0.3%4氨基安替比林:? 称取3g4氨基安替比林及碳酸氢钠42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放冰箱内保存。 6. 0.5%铁氰化钾:? 称取10g铁氰化钾及30g硼酸各溶于8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两液混合加水至2,000ml。置棕色瓶中,放冰箱内保存。 三、操作 加入酶液,混匀之后立即计时,各管在37水浴中准确保温15分钟后,立即加入0.5Mol NaOH液1.0ml以终止反应。 2. 显色 各管中加入0.3%4氨基安替比林1.0ml和0.5%铁氰化钾2.0ml,充分混匀,放置10分钟,以0管为对照,在波长510nm下比色,记录各管的吸光度。 3. 作图 所策测各管的吸光度代表各管中反应速度V,以之为纵轴,以作用物浓度[S]为横轴,在坐标纸上连接各点作图,观察曲线的形状。 以各管吸光度值的倒数 为纵坐标,以作用物浓度的倒数 为横坐标,作图并求此酶的Km值。 采用兔肝提取碱性磷酸酶来测定其Km时,一般可稀释2-3倍,由于各实验室所用试剂等各种条件差异,酶活性可能有不同,所以在实验前应作调节,按本实验条件,用最高的作用物浓度管做实验,所得到的吸光度应调节在0.8以下,如酶活性过大,在规定的反应时间内作用物分解过快,所测到的数值将与反应初速度相差较远,则所测的Km不准。如酶活性过低则受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限制。 如从第一管加入酶液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向下一只试管加酶液,直至加完,到准确15分钟立即向第一管加酚试剂,以终止其反应,并每隔1分钟向下一只试管加酚试剂,直至加完止,这样保证每管准确保温15分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