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空气动力学实验项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七 空气动力学实验项目
一.供研究课题
1.风洞实验
(1)验证连续性方程 及伯努利方程
在风机后安装封闭并透明的玻璃罩作为风洞,其上放置密封导轨,其下安放斜底面。用压
力传感头配合精密压力计(或压力传感器)测试斜面各标志处的动压力ΔP 及风速v
0
,即算各
标志处流量,验证连续性方程及伯努利方程。
(2)机翼模型测试
在风洞内滑轮小车下安装机翼模型,在风道上需安装密封导轨,同时插入角标尺(见图6)。用
扇形测力计和升力秤测量计一。改变机翼的飞行角从-8°~+12°左右,每改变2°测量其所受
的阻力Fw和升力Fa。实验前,使飞行角度处于+12°,调节风机风速,使机翼所受阻力约为2N。
根据所测数据绘制Fw~Fa图(注明各飞行角),请判断你认为的最佳飞行起飞角。
机翼模型在不同风速下的升阻比规律实验装置
2. 开口实验
(1)将机翼气流层模型放置在风机后,两探头对称放置并分别与精密压力计(压力传感器)相
连。改变机翼角度(每10°测量一次),测量机翼上下面的压力差。
(2)改变探头位置,重复以上实验。
(3)作角度~压力差曲线,你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飞机起飞时记忆的最佳角度,为什么?
3.不同形状的模型的阻力实验
特定风速下不同模型的阻力测试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
1.现有仪器介绍
本实验可根据实验内容自行组装实验装置进行不同方面的实验项目。
1. 吸压式风机:该风机是本实验系统的核心。风机转速最高可达2550 r/min,风量为875 m
3
/h,
持续工作时间约为3 min,转速改变时调整时间约为30 s。
2. 精密压力计:见图4,其中1.储液器;2.供高压测量时用的接头;3.供低压测量用的接
头;4.风速读数标尺(0~22 m/s);5.压力标尺(0~310 Pa);6.水准泡;7.紧固螺母。
图4
3. 压力传感头:见图5,其中 1.总压力传感头,测试时使开口对准气流方向;2.静压力传
感头,测试时使开口处垂直于气流方向;3.接高压端;4.接低压端;5.固定点。(压力传感
头可与精密压力机或压力传感器配合使用)
4. 扇形测力计:见图6,用带有线槽的弹簧线盒和传递力线测力,测试范围0~0.65 N。
5. 升力秤:见图6,采用弹簧和可引导滑轮上下平行移动的滑块测试升力。测试范围-1~+2
N。
图5
6. 滑轮小车:见图6,带有滑轮可在导轨上滑动的辅助小车。其上有可安装升力秤的插座。左
右有安装挂钩或配平块的插空,下面可通过直角支撑杆连接被测物体。(安装时应使用备件箱
内的木夹)
图6
7. 导轨:用以安放滑轮小车、扇形测力计等。
8. 机翼气流层模型
见图7,机翼模型上共有9个气孔,上、下方各有4个,分别与两侧测量孔相同。上方气孔与探头
1处测量孔连通。下方气孔与探头2处测量孔连通。机翼角度变化范围:-50°~+50°。
系统还备有风洞的斜底面、
图7
2.待修复设备
精密压力计:
1.储液器;2.供高压测量时用的接头;3.供低压测量用的接头;4.风速读数标尺(0~22m/s );
5.压力标尺(0~310Pa );6.水准泡;7.紧固螺母。
3.注意事项
1.因插件很细,故滑轮小车和升力计在拆卸和安装时,请注意用力方式。
2.风机吸入口及风洞的通风口前需有一段开阔区。风机持续工作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
3.精密压力计内的液体是专用的,安装事请注意防止溢出。不用时请将试管口盖住。
4.应用扇形测力计和升力秤测量时,不要超载。
三. 空气动力学实验内容
1.连续性方程
如图1所示的细管中,不可压缩流体作稳恒流动。取两个横截面,其面积分别为A
1
和A
2
。设v
1
和
v
2
是这两个横截面处流体的流速。如流体的密度为ρ ,则在dt时间内,流进A
1
的流体质量为ρ A
1
v
1
dt,流出A
2
的流体质量为ρ A
2
v
2
dt。由于质量守恒,则
ρ A
1
v
1
dt = ρ A
2
v
2
dt (1)
这就是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理想流体是指不可压缩、完全没有黏性的流体。虽然气体的可压缩性很大,但是就流动的气体
而言,很小的压强改变就足以导致气体的流动,不会引起密度的明显变化,所以在研究流动的
气体问题时,也可以忽略气体的可压缩性,故可认为密度ρ不随时间变化。所以(1)式可简化
为
A
1
v
1
= A
2
v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