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第一節-南一書局.ppt

发布:2016-11-06约4.58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節 從分裂到統一 政治分裂與人口流動 分裂局勢下的區域困境及其發展 世族的形成及其發展 門閥政治及其解體 隋唐盛世 「安史之亂」及其影響 政治分裂與人口流動 (一)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更迭 1.東漢中後期 A.外戚與宦官輪流掌權,造成政局混亂 B.各地變亂蜂起—「黃巾之亂」為最 C.黃巾亂平,各地長官擁兵自重,據地 稱雄 D.曹操統一北方,南下大敗於赤壁(208) →天下三分大勢形成 2.三國鼎立 A.曹魏-華北 B.蜀漢-四川 C.孫吳-江南 3.西晉短暫統一 A.因行封建→釀成「八王之亂」 B.內徙已久的胡族乘亂蜂起,攻入洛陽 俘虜晉帝-史稱「永嘉之亂」(311) 4.晉室南遷-東晉 A.東晉賴南遷世族王導輔佐,偏安江南 B.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a.前秦 苻堅統一北方→南下,肥水之 戰大敗,北方再陷入列國分立局面 b.東晉名相謝安大敗前秦→決定南北 繼續對立大勢 5.南北朝對峙 A.南朝-宋、齊、梁、陳 B.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南北朝對峙圖 南北朝對峙圖 (二) 變亂時代的人口流動 1.情形 A.漢末:已有人避走荊州、揚州、交州 B.永嘉亂後:中原士人大舉南遷,移往 兩湖、江西、江浙、閩粵 2.人口大流徙所產生的問題與影響 A.問題:a.土著民族與外來流民發生糾紛 b.世家大族兼併土地,隱匿民戶 B.影響:a.加速南北文化交流 b.落後山區得以開發 c.生產技術與經濟得以傳播 分裂局勢下的區域困境及其發展 (一) 三國的對外經營 1.曹魏:A. 征服遼東(滅烏桓) B.勢力推展到朝鮮半島北部 2.蜀漢:A.積極治理「西南夷」 B.開拓雲南、貴州地區 3.孫吳:A.征服「山越」,開發東南地區 B.東晉之偏安江南,即賴此建立 (二) 南方政權的困境及其發展 1.安於現狀: A.朝廷不積極於恢復中原 B.世家大族支持政權,卻非效忠晉室 2.國家與世族的衝突 A.來自中原的世族壟斷政治實權 B.實施「土斷」政策-東晉後期 a.以土地限制戶籍 b.南朝繼續推行 3.朝廷培植寒門與世族對抗:有助寒門地位 提升 (三) 北方政權的困境及其發展 1.以漢制漢策略 A.鮮卑人仍為北魏軍隊主力 B.重用漢人世族 2.鎮壓世族-「崔浩事件」 3.改善鮮卑貴族與中原世族關係-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漢化 A.明訂胡漢世族的等級與地位 B.使北方漢人世族能與胡族政權合作 世族的形成及其發展 (一) 世族的形成 1.背景:漢代選拔人才的制度所造成 A.設立太學→經學昌盛→累世經學→累世公卿 B.推行選舉制度→注重德行→權門壟斷 2.助長 A.曹魏實施「九品官人法」 B.司馬氏維護世族的利益 3.維繫門第:注重家教門風 (二)南方世族-「僑姓」與「吳姓」 1. 僑姓 -南遷的中原世家大族 A.多居要職,自視甚高 B.大姓:王、謝、袁、蕭 C.占山、占田,逃避課役 2. 吳姓 -世居江南的土著望族 A.地位不及僑姓,心存敵視 B.大姓:朱、張、顧、陸 C.東晉初:多籠絡江南望族 (三)北方世族-「郡姓」與「國姓」 1. 郡姓 -留居北方世族 A.為了區別胡、漢,姓氏上冠以郡名 B.大姓:范陽盧氏、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太原王氏 C.留心經學,常為胡人君主延用 2. 國姓 -由天子所命 A.起源:北魏孝文帝漢化,改胡姓為漢姓 B.大姓:元氏、宇文氏、長孫氏 門閥政治及其解體 (一) 門閥政治的形成與發展 1.政治上享有仕宦優先權 A.世族子弟養尊處優,二十歲便出任要職 B.寒門年過三十始得為小吏,且升遷不易 2.強調門閥觀念 A.婚姻講究門當戶對 B.重視「譜牒」編修 C.身分不相當不同坐、不交談 3.與皇室對抗-東晉 南朝期間 (二) 門閥政治的式微 1.南朝 A.原因:a.君主刻意壓抑世族,任用寒門 與之對抗 b.世族無心實務歷練,以致軍政 實權漸入寒門手中 c.侯景之亂的恣意摧殘 B.沒落:隋平南陳後(南朝結束後) 2.北朝 A.胡、漢都重門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