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与第二章.ppt

发布:2019-02-16约4.85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定义: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2)按尺度分类 尺度:10-3—102μm 数密度: 102—106个/cm3, 城市>农村,陆地>海洋,冬季>夏季 2.3 大气气溶胶 (3)来源 人工源:燃烧、工业活动产生的烟粒、煤烟粒子,核实验,气粒转化过程。 自然源:土壤岩石风化及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海洋溅沫、云滴、 冰晶、宇宙尘埃、有机质点等。 撒哈拉沙尘暴 海水溅沫 盐水滴 气溶胶粒子 海浪冲击形成空气泡 破裂 干涸 (4)作用: a、可以作为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冻结的核心(凝结核或冻结核),是形成云雾降水的条件。 b、其次它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大气和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改变地球的辐射平衡。 c、气溶胶有时会造成大气污染,使能见度降低。 d、影响大气光电特性。 本章小结(1) 1. 大气演化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组分 2. 干洁大气的定义及组成成分,大气成分浓度表示法及计算 3. CO2、O3的来源和作用 4.气溶胶定义、来源和作用 本章小结(2) 5. 各湿度参量定义及计算 6. 干、湿空气状态方程推导 7. 虚温的概念和意义及相关计算 思考题 1、某气块等压降温时,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 A、露点温度;B、相对湿度;C、混合比 2、两块气团的相对湿度分别为36%和78%,其中含有较多水汽的是( )。 A、相对湿度为36%的气团; B、相对湿度为78%的气团; C、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如果我们向一个密闭盒子里增加水汽分子,而温度保持不变,那么下列哪些物理量会增加。 A、 相对湿度 B、水汽压 C、露点 D、以上所有物理量 E、以上物理量中没有增加的。 4、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气主要气体成分的是( )。 A、氧气(O2) B、水汽(H2O) C、氯氟烃(CFCs) D、臭氧(O3) 5、在地球大气温、压条件下,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气体成分是( ) A、氧气(O2) B、水汽(H2O) C、氯氟烃(CFCs) D、臭氧(O3) 计算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27℃时的干空气密度和在相同温压条件下,水汽压为20 hPa时的湿空气密度。其中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Rd为287J/(kg.K),湿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与干空气平均摩尔质量的比值为0.622。(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求解一: ρ干=P/(Rd*T)=100000/(287*300)=1.161kg/m3 Tv=(1+0.378*e/P)*T=(1+0.378*20/1000)*300=302.268K ρ湿= P/(Rd*Tv)=100000/(287*302.268)=1.153 kg/m3 求解二: Rv=Rd*Md/Mv=287/0.622=461.415J /(kg.K) ρ湿= e/(Rv*T)=2000/(461.415*300)=0.014 kg/m3 * 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 2010年全球平均浓度为389ppm , 65万年来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范围是180~330ppm . * 是否添加对几种气体的PPT 青藏高原的臭氧洞 对于微型臭氧洞的形成,科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动力作用重新分配臭氧的结果:上对流层平流作用把副热带低臭氧浓度空气输送到较高纬度上空,从而引起当地臭氧总量很快减少。并分析指出,动力作用同样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空出现微型臭氧洞事件的主要原因:在200百帕高度上,青藏高原上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抬至北纬40度,致使高原上空对流层顶抬升,强大的西南气流把热带对流层低浓度臭氧空气向青藏高原上空输送,最终导致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大幅度降低。 青藏高原的臭氧洞 大型山地上空的臭氧层亏损是由于地面对大气异常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使得臭氧含量较低空气上升,进入臭氧含量高的区域,从而冲淡整层臭氧含量。在青藏高原,这种臭氧亏损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所致。同样的原因,美国的洛基山脉、南美安第斯山脉上空也存在着不同的臭氧亏损。 2.1.3 干空气状态方程 1kg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一、比热容的定义 物体温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称为热容: 干空气比热容 干空气定压比热容 二、定压比热容及定容比热容 热量是过程量,因此比热容也与各过程特性有关,不同的热力过程,比热容也不相同: 干空气定容比热容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一种在大气自然条件下有三相变化的气体。 o 水汽: 湿度 o 液滴: 云,雾,雨 o 冰: 云,雾,雹,雪, 三相可同时存在 2.2 大气中的水汽 天气和气候中最重要的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