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21《杨氏之子》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在宴会上巧妙应对的故事。本课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人物形象、积累文言文知识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杨氏之子机智、礼貌的处世态度。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言文。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但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文言文阅读感到吃力,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知识方面: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并进一步拓展。
3.能力方面: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难以理解文中的字词和句式,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表演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素质方面: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如设置学习小组、开展互动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杨氏之子,体验其在宴会上的机智应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设计互动游戏,如“猜一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宴会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吗?”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如:“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吗?那篇文章也是关于古代的有趣故事。”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杨氏之子》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文言文特色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杨氏之子如何应对宾客的夸赞?”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和他在宴会上的表现。
3.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杨氏之子、宾客和其他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课文中的场景。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故事背景和宴会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课后练习题,如翻译文言文句子、填空、简答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新课呈现(续)(约10分钟)
-小组分享: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收获。
-总结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和他在宴会上的表现。
6.巩固练习(续)(约1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全文:教师对《杨氏之子》这篇文章进行总结,强调杨氏之子的性格特点和他在宴会上的表现。
-强调学习重点: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翻译文言文句子,撰写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古代轶事小说集,其中收录了许多类似杨氏之子这样机智应对的故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史记》中的相关人物传记:通过阅读《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士人的修养和智慧,与《杨氏之子》中的故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