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筑起血肉长城》说课稿2 苏教版.docx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筑起血肉长城》说课稿2苏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筑起血肉长城》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4年春季学期第X周星期X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然而,对于《筑起血肉长城》这一特定主题,学生可能对具体的战役、英雄事迹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学生对历史故事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来学习历史。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观察图片等方式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视觉学习,通过图片和视频来理解历史;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听觉学习,通过听讲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的牺牲精神,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爱国情感的培养。此外,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筑起血肉长城》中的关键事件和英雄人物,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英雄精神”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他们的情感和决策过程,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呈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2.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拓展学习渠道。
3.实物教具:使用战争年代的模型、图片等实物,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英勇。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抗日战争中,有哪些英雄人物和事件让我们至今仍然铭记?”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教师简要点评。
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背景: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讲解重点:围绕《筑起血肉长城》这一主题,讲解以下内容:
a.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用时5分钟)
b.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用时5分钟)
c.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用时5分钟)
3.课堂提问:针对讲解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认为英雄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b.抗日战争胜利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教师提问关于英雄人物和抗日战争的问题,邀请学生回答。
2.学生提问: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总结(5分钟)
1.回顾课程内容: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布置作业:布置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阅资料、写作文等。
教学重难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战役。
2.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
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战役。
2.学生能够认识到英雄人物的品质和牺牲精神,培养爱国情感。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
2.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通过讨论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6.教学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学生能够列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学生能够说出几位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如张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