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的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自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县展开之后,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的在中高年级开辟了高效课堂的“阵地”。前几天我们学校进行了教案、导学案大检查,我仔细地翻看了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发现我们的导学案更像“习题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数学导学案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包括: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检测题的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目标设计: 每节课的学习都应有其特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学生、老师就会不知所终。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数学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本册教学总体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安排和教学重点、 本节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一定要少而精。
情境设计: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 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要素。教师一定要详细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情境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问题设计:“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难易得当,统筹兼顾,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检测题的设计:作业练习的目的除了巩固所学知识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应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多样化、开放式的作业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在内容上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越接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也能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 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