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docx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和兴趣。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科技与文化成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和科技文化的传承,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基本历史脉络,包括这三个朝代的建立、灭亡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此外,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农业发展等有一定的基础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古代文明充满好奇心,对具体的科技成果和文化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料收集、分析和归纳能力,喜欢通过图表、故事等形式学习历史。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直观的图像资料,有的偏好文字描述。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时,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感到困惑,如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甲骨文的特点等。同时,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此外,如何在众多历史信息中筛选出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记忆和理解,也是学生可能面临的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互联网资源(历史文献、图片、视频)
-课堂讨论引导材料
-历史时间线图表
-甲骨文示例材料
-青铜器图片及介绍
-学生作业本与文具
-互动问答卡牌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那么你们知道在那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和文化创造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
2.课程内容探究
-**探究一: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
-“首先,请大家翻开教材第XX页,阅读‘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部分。请同学们注意,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有哪些突出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很好,有同学提到了青铜器。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它的制作工艺有哪些特别之处?”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探究二:甲骨文**
-“接下来,我们来看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请大家阅读教材‘甲骨文’部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正确,甲骨文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请大家尝试解读一下教材中的甲骨文示例,看看你们能认出哪些字?”
-学生尝试解读,老师点评。
-**探究三: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
-“现在,我们来看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请大家阅读教材‘天文历法’部分,并思考,为什么夏商周时期的人们如此重视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
-学生阅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很好,有同学提到了农业生产。确实,准确的历法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请大家分享一下,教材中提到的夏商周时期历法的特点。”
-学生分享,老师总结。
3.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案例分析。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司母戊鼎’案例,并思考,这个案例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哪些科技和文化特点?”
-学生阅读案例,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很好,司母戊鼎的发现不仅展示了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司母戊鼎的发现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4.互动讨论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组讨论。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好了,时间到了。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分享,老师点评。
5.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我们先祖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世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