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2024).docx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2024)
设计意图
本课以“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阶段,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理解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2.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史料,认识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
3.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探讨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科技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2.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难点:
1.学生对夏商周时期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2.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科技文化成就。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结合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理解历史背景。
2.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设计讨论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科技文化成就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科学家或文化名人,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4.利用实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科技文化的应用,如制作甲骨文、铜器等。
5.结合游戏化教学,通过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醒学生夏商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阶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农业、天文、医学等,以及文化特点,如文字、艺术、宗教等。
-举例说明:以甲骨文、青铜器、天文历法等为例,展示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的具体表现。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卡片制作,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任务。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的理解。
-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思考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实地感受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历史知识。
7.课堂评价(约5分钟)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献:《尚书》、《诗经》等,这些文献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如安阳殷墟、三星堆遗址等,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历史证据。
-夏商周时期的艺术作品: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这些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尚书》中的《禹贡》、《洪范》等篇章,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地理、政治制度。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如安阳殷墟、三星堆遗址等,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对历史文化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欣赏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艺术品,分析其造型、纹饰背后的文化意义。
-探讨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观点,比较其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
-通过网络资源,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