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pdf
教学设计
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并思考落叶背面和正面朝
上的几率是否相同。学生大胆做出猜测后,进行验证实验。在验证实
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并思考需要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
得到科学的结论。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等的分析判断,最终得
出落叶背面朝上多。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
有关呢?让学生主动去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了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落
叶背面朝上多。解决了该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叶片上下表面有
气孔,并且气孔与表皮相通。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明
了“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散失水分”。接着师生继续探究气孔张开和
闭合的原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裁判抛硬币决定场地归属的
画面和资料:实际生活中硬币落地时正面和背面朝上的几率几乎相同。
如果把硬币换成落叶呢?
设计意图:“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
问题为任务驱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出生活中熟悉而又陌生的
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
2准备好40片法国梧桐叶片。现场模拟,一起见证实验结果。在实
验之前,让学生们思考下列问题:你能尝试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
实验结果吗?你会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最终得出落叶正面还是背
面朝上多?只用一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就能得出结论吗?
实验次数正面朝上(张)背面朝上(张)
11228
2733
31030
4931
51129
平均值1030
图1学生设计的用来记录落叶朝上几率的表格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的本质即“寻找解答疑问的信息”,通过问
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获得事实和证据等信息,并通过分析信息,
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围绕“问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这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让“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趣味化”,引出本节课的核
心内容《观察叶片的结构》。
继续提问:大多数落叶为什么都是背面朝上呢?是偶然还是一种自然
规律?是不是其他植物的树叶落下来也都是背面朝上呢?这种现象
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接下来,你会怎么进行探究呢?
设计意图: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既带有强烈的情绪
色彩,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又带有严谨的价值判断性,蕴含丰富的生
物学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从情境和问题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和
源泉。
4动手制作菠菜叶临时切片,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
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
一样吗?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
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学生会
发现因为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所以才会出现落叶大部分背面朝
上。最终情境中引发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决。同时在寻求问题答
案的同时,学生又发现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叶片的上下表皮上有很多
气孔,这些气孔与表皮相通。气孔的形态和数量是怎样的?气孔开闭
的机制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一步熟练地练习徒手切片以及使用显微镜观
察创造条件。在探究的同时,让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并尝试继续解决问
题。
5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气孔的结
构和数量。
设计意图:了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一部分植
物下表皮气孔数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