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做负责任的人(核心素养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高效备课说课稿+说课稿(统编版).docx
6.2做负责任的人(核心素养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高效备课说课稿+说课稿(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2做负责任的人(核心素养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高效备课说课稿+说课稿(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课以“做负责任的人”为主题,紧密结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
2.法治素养: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责任的规定,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3.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责任的内涵:重点讲解责任的定义、来源和承担责任的必要性,例如通过分析“责任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义务”这一概念,让学生理解责任的社会属性。
-掌握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强调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性,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2.教学难点
-责任意识的培养: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责任意识的形成较为困难,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责任意识内化为个人行为。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下的责任。
-责任行为的实践:如何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通过“一周责任记录”作业,让学生记录并反思自己的责任行为。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责任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以及责任权利关系的图表。
3.实验器材:无特定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案例,营造互动学习的氛围。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责任感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广告中人物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责任感。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什么是责任?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首先讲解责任的定义、来源和类型,如个人责任、社会责任等。通过案例分析,如“小明的邻居丢失了宠物,小明主动帮助寻找”,帮助学生理解责任的具体体现。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案例,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况,如“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如何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责任。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活动,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责任。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责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
-提出课后思考题:“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承担责任?”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承担责任的短文,字数不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责任感。
-强调作业要求:作业需真实反映自己的责任行为,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6.教学环节细化
-导入环节:播放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回顾旧知,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呈现环节:讲解责任定义、来源和类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责任;分组讨论,探究责任。
-巩固练习环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责任;教师指导,确保学生理解。
-课堂总结环节:总结学习内容,强调责任重要性;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作业布置环节:布置撰写短文作业,要求真实反映责任行为;强调作业要求,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责任的定义、来源和类型,如个人责任、社会责任等。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情境下的责任,如家庭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等。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案例中的责任行为,如遵守交通规则、参与志愿服务等。
2.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责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