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毒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pdf
5.5.0病毒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病毒》人教版八年上第二单元第五章的内容,病毒是已知最微
的生活在活细胞内的致病因子,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
染引起的,病毒是一种简单的生命形态。病毒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
密切。在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病毒的内容要求为“描述
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属于了解层次。本章
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达成以外,更应该结合病毒发现的科学史、生
物技术发展、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技
术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1.病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在学生脑海中比较抽象一
一运用视频、图片呈现出病毒
2.求知欲强,追求个性化一一宜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知识与技能水平层次不齐一一可采用同伴互助、组互帮的教
学方法
4.没有接触过病毒的学习,理解记忆有困难一一采用各版块自测
题及时巩固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的结构、主要特征和生活。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研究对保障人
类健康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病毒亦可以为
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研究对保障人类
健康的促进作用。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病毒亦可以为人
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比较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方面的差异,推
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提示:过于微,里面不能容纳细胞结构,所以病毒无细胞结构
膜(、质、核)
板书课题:第五章病毒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探究一:病毒的发现
阅读教材89页,总结发现病毒的过程,思考:如何知道有比细
菌更的生物存在?
1859年,德国人麦尔一证明花叶病是可以感染的。
1892年,俄国伊万诺夫斯基一发现导致花叶病的病原体通过
细菌所不通过的过滤器,得出结论:有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存在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一发现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看不
到,用细菌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来。是比细菌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物
质”起名“病毒”
设计思想情境教学法一一图文并茂。阅读教材,了解病毒的发
现过程,师以图文形式简化书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引导
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研究的推动
作用。
探究二:病毒的种类
1、大小:非常微小。用纳米来计算。
设计思想:类比法一一记忆深刻。比较细菌和病毒,大约3万的
病毒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10万个细菌才有一个小米粒那么大。帮
助学生理解病毒的微小。
2、各种病毒:你知道哪些疾病是病毒引起的吗?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其中很
多不是病毒性疾病,进行区分,展示各种常见的病毒(艾滋病病毒、
乙肝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
毒、大肠杆菌噬菌体、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等)
3、根据以上病毒的图片,总结出病毒的形态类型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设计思想直观教学法一一图文并茂。观察病毒图片,了解病毒
的形态。图片色彩鲜明,形象直观有助学生了解认识病毒。
4、病毒的形态结构
展示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结构示意图,学生并认真观察,并发现
1、师生共同总结:思维导图
艾滋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