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含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调控模式的分类和选择调控模式的依据;鼓励同学们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有关知识,努力探讨深化宏观调控体系 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措施。 重点: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3、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4、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 难点:1、政府职能的转变2、财政政策及其运用3、货币政策及其运用 * * * * * * *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1、含义 政府职能又称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2、政府职能体系 基本政府职能 ⅰ ⅱ 政 治 职 能 维护国家统治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专政职能 民主职能 经 济 职 能 经济职能是政府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的职责范围和应发挥的作用 ⅲ 文化教育职能 文化教育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社会服务职能 ⅳ 社会服务职能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主要经济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所具有的职能,由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决定。 1、经济调节 实行科学决策,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基本任务、重要指导性指标,提出发展重大战略,制定并实施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2、市场监督 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提供法律、法规、基本制度规则、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公共卫生、交通、义务教育,保护合法财产权利等。 4、管理国有资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的含义 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它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控制 调控 目标 经济发展 整个国民经济 调节 手段 人们需要满足 2、必要性 (1)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竞争所达到的资源配置目标和收入分配结果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目标相吻合。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调控并使之吻合就是完全必要的。 (2)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来配置社会资源,建立适合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总量关系。但仅仅靠市场机制,是不能保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的。 (3)弥补市场调节不足(市场失灵)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还存在着“市场失灵”。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 模式、目标与手段 一、宏观调控模式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应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应有下列特点: 1、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 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绝对不能凌驾于市场机制之上。 2、计划形式和作用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系到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微观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形式主要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3、 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来选择和从事市场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4、调控手段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 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相结合,逐步转向以经手段、法律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