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ppt

发布:2017-01-31约5.34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调控和调节国民经济宏观总量与结构 2、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经济信息 3、调节收入分配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法律、法规、制度与规则;保护产权。 5、管理国有资产 当经济衰退时, 政府 支出 总需求 税收 就业投资 阅读参考书目 1、朱光华:《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十六大报告》第四部分(五)。 3、刘树成:《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复习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有哪些? 2.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3.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4.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政治经济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阅读参考书目 复习思考题 第二十一章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含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调控模式的分类和选择调控模式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有关知识,努力探讨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措施。 教学重点:宏观调控的内涵及其必然性 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运用 第二十一章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原因: 1、社会化大生产的特性决定的 2、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国家既上层建筑的核心和政权的力量,要保护经济基础,又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负担经济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依据 第二十一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二)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三)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 第二十一章 第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第二,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三,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经济主体,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利益关系的需要。 第四,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功能有缺陷;市场竞争有失灵;市场不能完全实现收入分配公正;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按照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行政手段,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对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宏观调控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 不同国家乃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宏观调控模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宏观调控模式是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一、宏观调控模式 第二十一章 第一,整个宏观调控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三,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第四,调控手段由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相结合,逐步地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仅仅作为辅助手段。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第二十一章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总目标:宏观调控总目标是保持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与总供给及其结构的适应与平衡,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协调地增长。 具体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