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喷血汇总(希望8402681663.doc

发布:2017-11-21约4.9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 要点梳理(*为重点,为一般)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念 概念: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地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稀缺 绝对稀缺 支付能力手段的稀缺(相对) *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3、劳动力市场 劳动经济学就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 实证研究法 是什么 客观事实 规范研究法 应该是什么 价值判断 劳动要素的特点:1、动力性2、自我选择性3、个体差异性4、非经济性 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1、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某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2、劳动力供给 概念: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Es)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S=(△S/S)/ (△W/W) ES=0,供给无弹性。无论工资率怎样变动,劳动力供给固定不变; ES→∞,供给无限弹性。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ES=1,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ES>1,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ES<1,供给缺乏弹性 3、劳参率的生命周期与长期变动趁势: .15-19岁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4、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5、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Ed= (△D/D)/ (△W/W) 需求无弹性Ed =0 需求有无限弹性Ed→∞ 单位需求弹性Ed =1 供给富有弹性 Ed﹥1 供给缺乏弹性 Ed﹤1 *6、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总产量绝对减少 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总产量为Q,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 AP=Q/L MP=△Q/ △L TP、 AP、MP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Ⅱ,即a-b之间。企业若以人均产量为最大目标,劳动投入量a点最佳;若以总产量最为目标,b点最佳。 O O MP AP TP a b Ⅰ Ⅱ Ⅲ *7、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结合成本和价格来分析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PR=VMP=MP·P=MC=W 其中: MPR为边际产品收益 VMP为边际产品价值 P为产品价格 MC为边际成本 8、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劳动力市场主体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狭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是广义劳动力市场交换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9、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能力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和一般均衡分析(瓦尔拉) *10、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充分就业 1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