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图形的轴对称》教案.docx
第1页共31页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图形的轴对称》教案
1轴对称及其性质
第1课时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形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用投影仪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
形的对称。
[教学说明]
通过幻灯片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使学生明白对称在美学和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2页共31页
[归纳结论]
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2.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扎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纸打开铺平,你会得到什么图形?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其它的轴对称图形吗?
3.议一议,观察课本(P116图5-4)中的每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归纳结论]
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
(1)“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2)对折;
(3)重合。[教学说明]
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理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所示的几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ABCD
2.如图所示,下面的5个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B)
NAVHF
A.2个B.3个C.4个D.5个3.如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B)
第3页共31页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所示,从轴对称的角度来看,你觉得下面哪一个图形比较独特?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1)(2)(3)(4)(5)
解:(3)比较独特,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其他图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5.观察如图所示的图案,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在图中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1)(2)(3)(4)
解:(1)2条;(2)4条;(3)5条;(4)3条。
画图略。
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简述你的理由。
①②③④
解:②不是轴对称图形
7.如图所示,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解:略
[教学说明]
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运算能力打好基础。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第4页共31页
五、教学板书
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1”中第1、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后记】
第2课时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轴对称性质作图。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几何图形的美,体验设计轴对称图形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
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及运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将一张白纸对折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第5页共31页
回答几个问题:
(1)图中的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