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pdf

发布:2024-07-01约3.7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

章5.3.1节内容。教材通过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生活

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复杂图形的对

称性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日常生

活中对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所接触,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

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

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

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

生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找出生活中的

对称现象。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如剪纸、蝴蝶、树叶等。

2.准备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如剪纸、蝴蝶、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

图片的对称性。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这些对称现象的理解,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

共同特点?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同

时,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

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纸上画图,

教师巡回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加以解释。

4.巩固(10分钟)

教师继续提出练习题,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

与其中,给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

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同时,教师提问学

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找出更多的对称现象,并加以解释。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方

法和对称性质。

教学过程总结:

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师采用启发式

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

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轴对称图形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探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的过程,旨在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

问题: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很难将实际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