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评价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对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300例从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统计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观察组尿液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0%,与单项检测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在诊断中,对于生化指标的动态监测是可行的,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生化指标;早期诊断
在临床医治中,诊断工作一直是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情况,为制定医护计划提供基础[1]。2型糖尿病肾病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是临床中较为难治的疾病[2]。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早期诊断是必要的,学者们一直在致力于找寻最为可靠的诊断手段,对患者进行及时治 疗[3-5]。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了解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其进行效果评价,观察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的诊断,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本院患者,作为研究组,男56例,女50例,年龄40~60岁,病程2~7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300例从健康体检人员中筛选,排除与被监测组有相似症状相关等其他疾病,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40~60岁。被检测人群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血液的采集选用次日清晨采血的方法,将采集到的3ml血液放入特制的存放血液的器皿中,加放入4℃冰箱中备用,分离血清备用。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WHO常规生化检验手册中的生化实验标准进行。采用罗氏Cobas C501及原装配套试剂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参数比较 研究组UALB/Cr、血清α1-MG、CRP、CysC、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研究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 对研究组进行化验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多于单项检测,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状,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因素之一,临床极为重视[6]。在尿液中存在一些生化因子,随着肾脏功能的改变而变化,其中,尿液中的UALB/Cr变化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CysC的改变预示着肾小球滤过功能存在异常;α1-MG的紊乱更多的与肾小管作用失常联系密切;HbA1C在人体中是血糖的重要风向标,在临床中多用来诊断血糖代谢异常与否。以上所有的指标均能够显示患者所处于的状态。
在化验中,要保证化验结果的精确性,有利于早期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标本采集时间选取于进食12 h后或者清晨空腹去采集。在临床中,一般的统计样本是空腹血样检测值,再结合血液中相关生化指标参考值进行判断,在用药输液前进行标本的送检。在采血之前,为了保证不受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要从几方面减少误差几率,以便能够更为准确的评估分离胶采血管影响。采血前禁食是减少误差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检验前8~12 h叮嘱受试者不宜进食。在饮食后,机体中一些生化指标会相应变化,影响化验效果。在采血前,要确定并固定好时间,不能随时随刻的采血。采血的时间一般较为常用的是每日的清晨,在7∶00-8∶00最佳。
服用药物也会引起验血结果不准,因此,在进行血液采集之前,了解受试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暂时停止使用某些影响结果较为强烈的药物。在采血前,尝试帮助患者平静心情,通过深呼吸等方式减少紧张感。如果受试者在采血前刚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安排受试者先静坐数分钟,待机体处于较安静状态下,进行血液采集。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观察组尿液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0%,与单项检测效果更为理想(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可于不同时期发生变化,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显著升高,对于第一时间了解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并在防止病情恶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经得起临床考证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晓萍,朱东辉,王燕萍,等.尿液转铁蛋白、微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5):436-43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