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技术.ppt

发布:2017-09-02约5.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移去导引钢丝,正压封管 (1)一手固定导管圆盘,一手撤导丝;移去导丝时,要轻柔缓慢 (2)将导丝放入锐器收集盒内 (3)肝素生水正压封管,导管末端连接输液接头 13、清理穿刺点。用酒精棉签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切忌不要刺激穿刺点。 14、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15、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16、摄片确认导管位置(导管在体内有时也会移位,过一段时间建议拍胸片检查。)及记录。记录内容(臂围,穿刺静脉,导管留置长度,导管末端位置,时间。) 17、记录患者维护记录单, 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主要内容:穿剌相关并发症 留置期间并发症 日常维护 穿剌相关并发症 *送管困难 *心率失常 *导管异位 *误穿动脉 * 出血/血肿 *神经损伤 穿剌相关并发症 送管困难: 症状: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扭曲或导管蛇样外型;* 原因:病人体位、导管异位、静脉痉挛、导管型号、疤痕、硬化、瓣膜、静脉分叉。 预防:选择粗直血管,尽量避免头静脉穿刺、注意不要暴力送管; 处理措施:暂停送管等待片刻、调整位置、在腋窝处扎止血带、热敷、嘱患者松拳握拳、生理盐水冲管、撤出导管。 导管异位: 由贵要静脉进入颈内静脉,由头静脉进入腋静脉,更多的导管异位发生在头静脉入径。 症状:*阻力、患者感不适 *导管弯曲打折 *无法抽到回血 *导管滴液 原因:*解剖异常、头静脉等 *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 *病人体位 *测量误差 预防:*摆好体位 *阻断颈内静脉法,(进行调整,让病人做跳跃动作,导管也可以下来) *准确测量 *准确修剪*抽回血 处理措施:X线确认 *快速冲管 *病人体位 *重新定位 出血和血肿: *症状:穿刺点渗血、剧痛、肿、麻木、刺痛、皮肤冷等; * 原因:穿刺针型号过大、留置导管小、出凝血异常、创伤性穿刺、血管状况、患者活动度等。 预防:穿刺技术、了解病史 * 处理措施:绷带及敷料加压固定、止血剂、避免过度活动、正确的穿刺技术。 留置期间并发症 ①静脉炎;②导管堵塞;③感染;④血栓;⑤导管滑脱或断裂;⑥穿刺处皮肤过敏。 1、留置期间并发症 (一)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穿刺技巧 *静脉选择原则 *合理型号 *彻底冲洗无菌手套 *送导管进度 *置管初期减少剧烈活动。 (二)感染 :*穿刺点感染 *血流感染 *症状:穿刺点2cm内有红、肿、痛或脓性分泌物,无全身症状 *原因:洗手技术、违反无菌原则、维护不及时到位、穿刺点反复受到刺激、患者免疫力低下。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维护导管、固定翼的位置 *处理措施:局部消毒、及时更换敷料、合理位置、应用抗菌素、分泌物培养。 感染全身血流感染(CRBSI)*不要盲目拔管 *寻找原因 *拔管证据 (三)导管堵塞 症状 *输注速度减慢 *完全堵塞 原因 *不充分冲管、非正压封管, *抽血、药物配伍禁忌 *静脉高营养(4-6h必需要冲一下管)*患者情况:高血压、活动过度、剧烈咳嗽、肺部感染、肿瘤等。 预防:正压封管、>10ml注射器、辅诊科室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教育、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抽血、定时冲管 处理措施:通知医生、药物处理(肝素钠、尿激酶、SB)、拔管 (四)导管滑脱或断裂 症状:导管有裂缝、漏液、回血、滑出等 原因:*<10ml注射器、使用锐器 *CT\MRI高压暴力冲管 *后置连接器安装不当 *长期导管固定不当。 预防: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锐器直接接触导管、了解导管材质与性能、妥善固定、避免暴力冲管 处理措施:及时发现确诊、修剪重新固定、自然弯曲固定 (五)血栓形成 症状:肿胀、漏液、局部水肿、肩颈部不适、麻木刺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滴速变慢、不能回抽等 原因:*导管型号/材质“涡流”形成 *血管条件 *导管尖端位置 *血管内膜受损后置入导管 *左侧置入 *患者状况:肿瘤晚期、既往史等。 预防:避免损伤血管内膜、肝素钠预冲导管 * 处理措施:肝素纳封管、通知医生、超声检查、溶栓治疗、拔管及急救准备 (六)穿刺处皮肤过敏 *与季节有关 *对消毒液或敷料过敏 *过敏体质 ???? ?PICC导管的维护 一般治疗间歇期每7天维护一次,包括冲洗导管、更换敷料和肝素帽。根据季节变化,必要时每周更换两次,敷料松动或潮湿时及时更换 几点注意 *导管摆放流畅 *胶带不能贴在导管上 *使用无张力方法 *撕除敷料时防止牵拉导管 *导管拖出不可回送。 ??? ?PICC置管后的日常生活指导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