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抛物线型问题)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docx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抛物线型问题)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抛物线型问题)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上午第三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抛物线型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函数与图形的关系,增强数学思维与直观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享和反思。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图象的绘制方法。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顶点式,以及它们在解决简单问题中的应用。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但部分学生对抛物线型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学习风格上,既有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抛物线型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函数与图形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的函数表达式与具体的几何图形对应起来;二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三是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困难,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并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克服障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白板、多功能教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二次函数图象生成软件、相关数学教育网站资源链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可折叠的抛物线模型)、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复习提问:首先,通过提问上节课学习的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定义、标准式、顶点式以及图象特征。例如,提问:“如何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大小?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有哪些特点?”
(2)情境导入: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成本函数为y=2x^2+10x+20,其中x为生产数量。求该工厂生产100个产品时的总成本。”
(3)揭示课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抛物线型问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1)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二次函数关系。例如,通过分析成本函数,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求解过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求解。例如,讲解如何通过配方法、因式分解等方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分析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型,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时间的关系。
(4)总结方法:总结解决抛物线型问题的方法,包括配方、因式分解、公式法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二次函数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例如,计算某商品的销售利润、某地区的房价走势等。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和疑惑,互相解答。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成本函数、人口增长模型等。
(2)总结方法:强调解决抛物线型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二次函数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例如,分析某地区交通流量、某商品的销售情况等。
(2)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抛物线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介绍抛物线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如抛体运动的轨迹、光学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等。
-二次函数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探讨二次函数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例如成本函数、收益函数、需求函数等。
-抛物线在工程学中的应用:分析抛物线在建筑设计、桥梁工程、机械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如曲线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抛物线在艺术和设计中的运用:介绍抛物线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的应用,如建筑美学、雕塑设计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抛物线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建议学生观看在线教育视频,如科普讲座、数学竞赛视频等,以增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