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今日安徽》(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docx
《3.3今日安徽》(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3.3今日安徽》为标题,针对六年级学生,通过结合课本《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丰富历史与文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以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家乡文化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上相对较弱,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学生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安徽的自然景观、历史名人、传统节日等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在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锻炼。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安徽的历史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
3.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收集家乡文化资料,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安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互动游戏,巩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安徽自然风光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我们家乡安徽的哪些地方吗?你们对安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安徽。”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按照以下步骤展开讲授:
a.介绍安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b.讲解安徽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明、历史名人、传统节日等,结合图片和视频展示。
c.分析安徽的历史变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d.介绍安徽的名胜古迹,如黄山、徽派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e.分享安徽的地方特色,如美食、民间艺术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a.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b.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展示他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
c.游戏环节:设计一个与安徽文化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安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提问:“你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习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a.完成课后阅读,深入了解安徽的历史文化。
b.收集家乡的民间故事或传统技艺,准备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c.画一幅描绘安徽风景的图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安徽历史名人:介绍安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曹操、包拯、朱元璋等,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徽州文化:探讨徽州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特色。
-黄山文化:介绍黄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剧、黄梅戏、宣纸制作技艺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安徽的历史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安徽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安徽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校进